传统社交产品的单项关注或双向连接机制,建立了信息的次序流动,提高了传播效率,却也加剧了等级分化和社交压力,在微博中,注意力总是被少数明星人物和营销账号垄断,一条缺乏营养的消息或许呈链式引爆全民狂欢,而一首精心创作的小诗却可能沉默在噪声之中,读者寥寥.
而same则一开始就放弃了与喇叭式自媒体一较高下的打算,专注于那些“人微言轻”却又不甘寂寞的族群。在解绑社交关系后,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了彼此评级的单独个体,不再有一言一行都暴露在固定场所和熟人眼线下的顾虑,可以让表达欲望得到充分施展。那些喜欢在朋友圈晒吃、晒自家宝宝却不太受熟人待见的行为,在same里有了足够多陌生人的围观群众。”Same算是孤独社交吧。用户群体80%为女性,有点像早期的豆瓣,孤独的人很多,但孤独并不等于寂寞”.
或许只有离开固有的圈子,剪断无谓的关联,人民才能自由率真地表达真我。这是Same高留存率的根本原因——有这么一群人很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