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动,这是天性。喜欢运动,这也是天性,喜欢游泳,这也是天性。我从小就喜欢游泳,退休后,只要有时间,那就会隔三差五地去游泳馆展示一下自己的游泳水准。退休前,游泳一次付费30元;退休后,游泳馆规定年龄在60岁以上只需15元。从30元降到15元,这是5折价。对于我来说,那是恩赐,也是对退休人员的照顾。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得感谢官方游泳馆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初心。
在我记忆中,我是8岁那年被邻居家的大哥哥们强迫拖进池塘里学会游泳的。初次下水时,我根本不会游泳,大哥哥们把我带到池塘的中央,然后就突然放手不管了,他们在离我附近看着我,看到我垂死挣扎的样子时他们仍然“见死不救”。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和大哥哥们帮带下慢慢地会游泳的。开始游泳,只要不沉底就行,大哥哥们看到我只要在水面浮着,他们就觉得平安无事,一旦要沉底了他们会立马出手相救。在他们的保护下,我的游泳技能逐渐成熟,当时能游上50米的距离那已经是超高水平发挥了。不过那个时候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游泳池,只能把池塘当作泳池。每当夏天,许多人不是为了游泳才去游泳的,而是天气太炎热,想到水里凉快凉快而已。所以,一到夏天,周边水质较好的池塘就成了天然游泳池了。
正式游泳应该是从大学期间开始的。我是海上专业,游泳也就成了必修课。大学里通常根据游泳测试成绩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同学是不需要游泳老师再教的,只要辅导和纠正不规范动作就可以了;乙组同学会游,但动作太不规范,需要重点辅导和纠正;丙组同学基本上是秤砣,根本不会游泳,下水就成了秤砣,这个小组需要老师全心教练,要不然,一旦到了海上遇上什么危险的事,性命难保。我被分在了甲组。甲组的重点是训练耐力,就是比游泳距离和游完同一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要多长。当时我们以蛙泳为主,成绩指标是完成1000米泳程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优秀,我当年的成绩通常在17-18分钟时间,算是优秀成绩。我们曾经做过测试,常人步行的速度没有我们甲组大部分同学的游泳速度来得快。
毕业后,我们各自被分配到各地相关单位,大家各奔东西,但大都没有离开大海。记得1983时,我们在海港内进行万米泳距测试,这是常人难于想象的测试。完成这项训练任务,不尽是体力,更需要有毅力。在近3个半小时里,在港内往返进行,当完成规定距离时,我就趴在沙滩上,感觉四肢貌似已经不我自己的了,不但感觉很累,而且感觉很饿。那次对沙滩的认识与平时不同,沙滩就是家,就是安乐窝。靠上了沙滩,就是到了家。
调离工作后,我的游泳大概又中断了许多年,只有在出差到海边时,才有可能下海畅游一时。2001年去三亚,酒店的附近就是海滨浴场,畅游一小时。后来单位也建了游泳馆,50米标准泳池泳道,与比赛场馆一个标准。这个游泳馆主要为了游泳训练,可是不久,我又离开了这个单位,后来大概有近10年成了“旱鸭子”。最后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健身运动也逐渐普及,无论官方的游泳馆还是营利性的游泳中心,都建了不少,这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场所,许多泳者可以就近下水畅游。
退休前许,把主要工作推辞了,便于让自己慢慢进入退休生活状态,于是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游泳又成了我的主要运动项目。
年龄不让人,年轻时1000米不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后来发现同样的距离需要25分钟上下,前年发现所需时间延长了近30分钟,目前水准在30分钟上下。通常每隔二天去游泳健身中心畅游半小时,每次出水后,全身总是热乎乎的,特别的舒服。
去游泳馆游泳,最不好的是夏天,因为那个许多人是举着游泳的大旗,实际上是来泡水降温戏水的。所以你要想畅游,非常困难,因为你不小心可能碰到小朋友了,或者是女士,你说这么一个老头被他人说成来泳池是为了浑水摸鱼,那是晚节不保。冬天游泳的人最少,来泳池的大部分都是畅游型的,是真的为了游泳而来,大都游泳水平很好,不用担心在游泳过程中会碰到对方。昨天就遇到一位中年女士,自由泳,速度快,当我游泳结束时,她仍然畅游,速度不减。综合判断,此人可能授受过专业训练,因为她确实和我一样能游会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