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里有个要上幼儿园的孩子,而你又要按时上班,恐怕每天早上就像是有一场仗要打了。你希望孩子动作快点,可他就是慢吞吞。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早上如何面对一个“慢吞吞”的孩子,看看台湾儿童心理学博士张淑芬在《顺势教养》这本书里是怎么说的,作者既是一名大学教师,也是一名临床心理治疗师。书中说:
原本你是站在房门口,用鼓励的语气催促孩子动作快一点,但孩子还是慢吞吞的。眼看孩子上学就要来不及了,而你上班也要迟到了,于是你开始焦躁起来,情绪失控地对着孩子碎碎念:“先把手穿过袖子,快点!错了!错了!不是那里!哎呀,怎么搞的,你怎么总是穿不好呢?”
其实孩子也想快点,也知道自己动作缓慢,可是每次心里越想快点,手脚动作就可能越不听使唤。假如这个时候又听到父母对自己的不满、责备、催促,孩子只会更紧张、更焦虑。
这种时候,父母不能慌张和焦急,父母需要在正常的节奏,愉快的表情中去帮助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以较快的速度将手臂穿过衣袖。一旦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穿衣速度,妈妈也要以笑脸对他表示肯定。
让孩子按照你催促的步调行事,不仅不切实际,也不公平。因为:第一,他经验不足,肥肥短短的手指,运动能力原本就不如大人那般敏捷,穿脱衣服对他而言,是个冗长的苦刑。第二,他容易分心。从床到衣服之间有太多吸引他注意力的事物了,比如前一天晚上堆的积木、心爱的熊宝宝、拼了一半的拼图。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当短,又有那么多诱惑,他很容易就忘记要“马上把衣服穿好”。第三,他缺乏时间观念,在他这个年纪,他的生活就在当下那一刻,而不担心下一刻。
其实,你可以尽可能在前一晚把隔天早上要做的事准备好,这样你早上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比如,先把早餐的麦片和葡萄干放好,早上直接加进牛奶即可;。又比如,提前准备好你和孩子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不要焦急地把孩子推醒,不要催促他说“快点起床穿衣服了,不然上学要迟到了”,而是用拥抱把他唤醒。预留一点时间来安静地跟他亲昵一下,甚至可以说个故事。这不仅可以使你们两人放松,而且可以使孩子更配合你的行动。
在帮助孩子提高穿衣服的速度时,即使孩子只是做出最小的尝试,比如把自己的袜子拿给你、拉上外套的拉链,你都应该正式地称赞他。就算他做起来笨手笨脚,也要赞美他的努力。衬衫穿反了又怎样?至少是他自己穿的。除非他把两只脚穿进同一只裤管里,否则就随他去吧。
不要因为孩子动作缓慢,或自己穿衣服失败了,就威胁或批评他。威胁和批评并不能激励他更快地自己穿好衣服,反而会让孩子把穿衣服这件事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
不要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抱过度的期待,不要期望他能够改掉东摸摸、西摸摸的习惯,不要指望他能自己快速穿好衣服,不要唠叨他的慢步调,而要在他准备好的时候称赞他。
以上就是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来自台湾儿童心理学博士张淑芬的《顺势教养》这本书。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没有我们所谓的时间观念,动作慢吞吞,是正常现象。我们既无需因此而焦虑,觉得孩子有问题,也不必总是催促、抱怨、批评、指责,让大人和孩子都陷入负面情绪之中。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特点,调整我们自身的期待,做好必要的预案,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