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龙江的秋天,和别处是不一样的。
刚进入农历的八月,气温就忽然下降。盛夏还没走远,树上的叶子就开始变黄,一场风过后,竟然飘荡荡地落了一地。
一场秋雨过后,气温就降得更快了,家中的暖气片也热了,开始了一年中长达6个月的供暖季。再过上几日,早起打开门,外面赫然飘起了雪花。
冬天就这样来了。
所以,农历八月的早晨,如果你在街头看到有人穿着棉服出行,不要感到奇怪:从清凉的短袖,到厚厚的棉服,也只有在黑龙江才会过渡得这样突兀。
秋天,在黑龙江,仿佛矮胖人的脖子,短得可怜。北京人常说“春脖子短”,黑龙江的“秋脖子”更短,简直短到没脖子。
2
秋虽短,但并不影响它的美丽。
最美的,当属漫山遍野的红叶、黄叶。因为秋天短,叶子虽美却落得也快,一场雨一阵风,都可能让它们萧萧而下。所以,欣赏彩叶也要抓紧时间,如同春天欣赏樱花一样,错过花期就要等下一年了。
黑龙江地广人稀,山也比较多。从哈尔滨往北,过了绥化,山便多了起来。到了伊春,山更是一座座连绵不断了。
山多,森林就多。早些年,原始森林被砍伐得厉害。这几年,当地保护有了效果,原来一些光秃秃的山坡上,逐渐被绿色覆盖。
秋天,这些绿色,成了红黄相间。红色的枫叶,黄色的桦树叶,将一片片山染成了浓墨重彩的油画。偶有一条蜿蜒的盘山小道点缀期间,伸向远处山与天相接处。
红叶与黄叶的过渡也是极自然,山脚下多是绿色,往山腰处看,绿色变浅,慢慢成了黄色,再高一些,黄叶变深,慢慢成了红色。好像技艺高超的染布工,将颜色调和得均匀而饱满,让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
田野中,稻谷、玉米都变成了金黄色,等待着人们的采收。黑龙江耕地面积广阔,家庭的耕地多用“垧”计算,一垧相当于15亩。家中有个几十垧地,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在南方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耕地大块而集中,所以机械化程度高,秋收的季节,各种高大的自动收割机,日夜不息地劳作。因为冬天来得早,收得不及时,一场雪下来,辛苦了一年的成果就算是泡汤了。
抢收结束后,大地回归平静,接下来漫长的冬季,黑土地便会一直沉默着。第一场雪给它盖上白色的被子,一直到来年的春天。
4
秋天,最重要的节日当数中秋节了。
在哈尔滨过中秋,必须去松花江边才别有味道。
最好是半下午就出来,沿着古老而充满着异域风情的中央大街,慢慢向前走。路两旁的欧式建筑,在夕阳下,宏伟而又神秘。
中央大街上,必定游人如织。你不必心急,慢慢走,用脚仔细感受这条百年老街的温度。就这样一直向北,走到中央大街尽头,便到了松花江边。
江边也必定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亲朋欢聚,好友相逢,再没有比到江边看看月亮更浪漫的事了。
靠着岸边的石栏,松花江上微风吹来,有了一些凉意,但更多的是秋的清爽。此时,松花江已过了丰水期,江面下降,地势高一些的江滩已露出水面。
太阳刚下山,月亮便慢慢从东边的江面上探出了头。人们全都面朝东方,注视着它。它好像害羞,不肯一下子露出脸来,在波动的江面上,一点点把自己的面貌显露出来。
在月亮完全浮出江面的一刻,岸边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刚升起来的月亮又大又圆,颜色也是金黄色。江面上铺上了一道金色的光芒,微风吹动水面的波纹,金光粼粼,仿佛江面上游动着一条巨龙,向人们展示它晶亮的鳞片。
月亮越升越高,看上去也小了很多,但却更亮了。白色的月光,洒满了江面,洒在小朋友吹起的泡泡上,洒在姑娘手中的棉花糖上,洒在长者满头的银发上。
江上游船,由各色的灯光点缀着,满载着游人,到江心深处吹吹江风,听听江水。对岸太阳岛的灯火,隐隐约约映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起伏,宛如飘动的彩带。
夜越来越深了,凉意也越来越重。在朗月的照耀下,恋恋不舍的人群转身返程,留下江上巡船不倦的马达,在远处达达作响。
此文既成,忽诗意渐生,逐试作回环诗一首,且待方家指正。
《中秋忆龙江》(龙江升照朗月明夜深情)
龙江升照朗月明
照朗月明夜深情
情深夜明月朗照
明月朗照升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