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很功利。通常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才去读书。人在每个阶段必然面临不同的问题,不可能总是读一样的书。所以随着自身的改变,我们读的书也会不停地变换。
但是不管怎么变,总会在这两类书里腾挪。
一是提升审美的书。
审美有表层的感官审美,比如一个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养眼的。
但是更重要是深层次的,是对别人的智慧,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一种赏识。也可以说好的审美最终导向好的品位。对我来说,品位是一种能力,基于这种能力,我们因此不会在无聊无谓的琐事上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二是提升自我认知的书。
人活在这世上无非要搞懂三件事,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搞不懂的时候就会陷入茫然。可悲的是,我们绝大部分时候都搞不懂。于是一辈子活下来,就像只是过了一个沉闷的夏日午后。日子千篇一律,无聊透顶,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其实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最后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周遭的世界,以及自己与这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自我认知。
提升自我认知的书很多,哲学类我喜欢苏格拉底,那时的哲学还没有这么多分门别类,也没这么多术语。那时还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因此天然地带着一种力量和美感。心理学类喜欢荣格,尤其他那本《红书》,神神叨叨的,那是他对这神秘世界致敬的方式。欧文亚隆也不错,故事讲得很好。日本的河合隼雄,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讲自己是个爱哭鬼,这种书即便是从不读书的人也能读得进去,而且读完能产生共鸣。文学类就更多了,故事讲得好的比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毛姆,黑塞,特别要提的是赫拉巴尔,真是非常喜欢他的文字,他讲故事的方式就像是我们认识已久的一个邻居小伙伴,去读读他那本《河畔小城》你就知道了。而且他的书名真是取得很别致,像《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会跟我们说,不要盲目地练习线条,要有意识地练习,比如这次练直线,下次练曲线,知道自己的目的是要把线排匀,达到一种美感。
读书也是这么回事,知道读书是为了提升审美,为了提升自我认知,这样读下去,才能事半功倍。
当然如果你不想这么功利,只想随意读,那就多读经典,读评分高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