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朋友圈”吧!
我要说的是“微信朋友圈”,这该是网络时代个人的“第二存在”,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第一存在”。
还记得“微信朋友圈”初建时的热闹与欢娱吗?后来怎样呢?是否沉寂了?偶有朋友出来“折腾”一下吧?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交际平台呢?不同的“微信朋友圈”有不同的状况,但这个问题该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说是“朋友圈”,但却非“利益共同体”,因而,各忙各的“利益诉求”,“朋友圈”也就不是“共同利益圈层”了。当然,这里说的“利益”并非唯一的“金钱利益”或“权力利益”等问题,而是泛化概念的利益,或可称之为“日常生活利益”。各忙各的日常生活,“朋友圈”难免就被边缘化了。这该是最现实的。
“朋友圈”应该是一个情感纽节的平台。我想这是“朋友圈”建立的初衷。“朋友圈”的沉寂、不活跃,是因为情感稀薄了吗?这恐怕不能肯定。因为人是最富于情感的。
情感系于何?系于共同的思想。
共同的思想表现为何?表现为共同的话语。
由此可见,“朋友圈”的沉寂、不活跃,应该是少了共同话语,进而是共同思想缺乏了。
话语上不能交互,思想上不能同频,那么,“朋友圈”就只能是一个“无声的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因“微信朋友圈”逻辑地推出一个深层次的人生问题:不愁吃,不愁穿了,脱开了“物质利益”的纽结,人们何以能够在“精神利益”上纽结起来?非建设“丰富的精神世界”,何以“朋友圈”?我想,这不仅是一个“线上”的问题,也是“线下”问题。
朋友,你的“微信朋友圈”是怎样的存在形态呢?你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是一个怎样的“思想存在”?不妨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