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的发行人A.G.Sulzberger说: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只想要验证他们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但《纽约时报》的读者有一个共同点:“我想要获得那些能挑战我既有认知的想法。”
批判性思维就是一次对思考的完整挑战,它能使我们有三个重要的收获:
一,一套独立思考的方法:自洽--自己说得通;公正--对别人公平;局限自知--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可能存在【没想到】;
二,从思维和信念层面重新认识了自己;
三,一个变化:无论多不高兴,我们都是可以被说服的。因为我们不是简单信奉某个观念,而是信奉观念背后的形成逻辑。
这三个收获帮助我们摆脱了思考无意识的处境。
为了方便使用和练习批判性思维,我们把那些审视思考的关键问题整理成了一份带着10个主问题的清单,用来进行独立的思考判断。
1、你面对的观点是什么?这是一个推断、一个猜想还是一个感觉?
2、审视这个观点,对我重要么?
这是在帮你判断值不值得投入思考成本,还可以换个问法:我想要审视这个观点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个结论是在回应论题吗?
这是在帮你判断,你的论题和结论是否匹配,结论有没有偷换。
4、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这是在帮你审视论证过程是否严密。围绕论证,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论证用到的证据符合事实吗?和论证过程用到的推理合乎逻辑吗?
5、思考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概念的意思不够明确?
这是在帮你判断,关键概念的定义分歧会不会影响结论。
6、思考过程用到了哪些隐藏的假定?
这是在帮你判断,隐藏假定会不会动摇论证的可靠性。围绕预设,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
A.这个预设与我们的个人经验冲不冲突?
B.这个预设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不冲突?
C.这个预设来自哪里?来源可靠吗?
7、换一种信念,你的结论会不同吗?
这是在帮你判断,信念是否在影响思考。
8、换一种立场,你的结论会不同吗?
这是在帮你判断,立场是否在影响思考。关于立场,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换一种情况,你是否能保持同样的立场和态度?
9、换一种情绪和欲望,你的结论会不同吗?
这是在帮你判断,情绪和欲望是否在影响思考。关于情绪和欲望,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一段时间后,你有没有可能为此刻的判断与决策后悔?
10、这个结论,是不是只在某些边界内适用?
这是在帮你意识到,这段思考可能存在局限性。关于局限性,我们值得追问的问题还有:
A.这个结论放在更大格局和更高维度上还适用吗?
B.这个结论放在300年前或者300年后,还会适用吗?
10个问题列完,你可能发现了,第2个问题“审视这个观点对我重要吗”,其实是一个“刹车问题”,它在快速帮你做一个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下进行审视和评判。
不过,在没有熟练掌握批判性思考方法以前,我非常建议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重要,我的目的是训练和提升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应的,我也非常建议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用20天,每天抽出15分钟,从平日接触到的新闻评论里,挑出一篇文章,按照这份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清单审视一遍。20天下来,你会明显感觉到自己思考质量和思考速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