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那些事

小时候的家,在农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在农村。

        出生在农村的我,却没有地,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爸爸是银行的职工,妈妈是人民教师!

      所以我们一家好几口,都是吃的商品粮!

      那时候,村子里一家子吃商品粮的不多,好多都是一头沉,只有父亲一个人吃商品粮,家里的妻子孩子都是农业粮。

        开始懂事的时候,我还挺骄傲!

        后来慢慢发现,吃商品粮,有许多不好的地方!

        那时候村里还是生产队,一个大队分了几个小队,各小队的地不一起,都是隔开的,一个队上的人,都在一起劳动,每家出劳力,挣工分icon,有收成的时候,按照工分,分钱,分粮食!

      我们家是没有的。

      我们家只有靠父母二三十块的工资和粮票,去人民公社粮站买,百分之七十的粗粮,也就是玉米面,陈年的,不是当年的,拍出来的饼子,一点也不好吃!细粮只有一点点,只能在过生日的时候才可以,掺着玉米面,蒸点两掺面的馒头!那个好吃啊!

      而别人家不用吃这陈年的玉米面!家家户户都是当年的玉米棒子辗出的新棒子面,那个蒸出来的窝头,好吃,劲道!

      这是吃商品粮的不好的地方之一!

      其二,每次收秋过麦,地里分粮食,分红薯,胡萝卜,花生,豆子,都没有我们家的份!

      我们眼馋,就跟着一群孩子们,去地里,溜山药,拾麦子,溜花生,捡玉米棒子!

      这也是我们小时候过的穷日子,但是苦中有乐!我们的童年也是快乐的童年!

        爸爸在县城上班,不经常回来。

        妈妈在村子里的学校教中学,那时候在村子里,可以一直上到高中!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小学是五年制!

      小时候的家是穷苦的。

      我们从来都没有零花钱!

        偶尔大人给几分钱或者一毛钱,一毛钱都是大款,让我们去村里的供销社买糖吃,一分钱可以买十一块糖块。就是硬糖!

      那时候最快乐的就是一人嘴里含一个糖块!甜甜的感觉,高兴得不行!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谁也不会埋怨家长!

      孩子们也好糊弄,给一个糖块,就高兴的屁颠屁颠的!

      所以小时候的我们真的是无忧无虑!

      妈妈每天上课,没有时间做家务,我们打小就会帮着妈妈干活,几岁的孩子,拉风匣烧火,擀面条,烙饼,蒸饼子,样样都得动手干,干不干还得挨骂,挨打!

      但是没有一个孩子埋怨大人,记恨大人!反而学得更加乖巧,因为让挨喊挨打。

      妈妈从来不闲着,家里人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妈妈在我们睡着后,挑着煤油灯icon,后来有电灯了,熬夜做得!

      新衣服新布鞋,一般都是过年才有,平时穿旧的,哥哥姐姐剩的,破了缝一缝,打个补丁!

        那时候,爸爸在县城上班,托人凭票买了缝纫机,二八自行车icon,每次去县城,一个车子上载了三个人!

      我们每年的新衣服,都必须拿着布票,去供销社买布自己做,我妈妈总是买一些布头,便宜,有的还不用布票!因为布票紧张!

      那时候吃水,都是自己家院子里打个井,用辘轳浇水灌满瓮!拿着瓢舀水!

      小时候,家里没有热水,都是就着瓢,咕咚咕咚喝凉水!

        即便这样,谁也不闹肚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不着家,大点的放学出去割草喂猪,小点的上大街里玩,也没有汽车什么的,自行车都少,不会撞着碰着!

      所以那时候的孩子们都挺壮实。

      小时候的家里没有床,两个屋子里都盘了炕。炕上铺了席子,铺炕被子,褥子,也不觉得硌得慌!睡得挺香!

      家家户户一到晚上早早地关门睡觉了,也没有电视,没有娱乐!除了跑着玩,没有别的。

没有像现在睡的这么晚,天一黑,外面漆黑一片,只能呆在家里,点回煤油灯,就吹了,费油,即便后来有了电灯,也都早早关了,省电!

        那个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是无忧无虑,所以,即便到了现在,依然怀念小时候的时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就老了,但是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那段美好的时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到一年麦收时。 前几天,朋友圈梦儿说想吃燎麦子 。今天的朋友圈言说地里麦秆由绿变...
    芳华如初阅读 201评论 0 1
  • 一 2021年初秋,北京西二环边上的大糖梨烤鸭店,一个小包间内,坐着两位70岁的老太太。桌上一份烤鸭、三盘蔬菜;一...
    园艺工人阅读 2,078评论 32 91
  • 01 北京的春秋两季极短。夏天过去就是冬天,冬天过去就是夏天,中间几乎没有过渡。 离来暖气还有一个月时间,实际上这...
    乡土中原阅读 1,651评论 13 97
  • 作者:孙云芝 本文发表于《大理文化》2022年7月刊 时光匆匆,儿时家里做豆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仅以此文纪念...
    爱动的思想者阅读 917评论 0 2
  • 题记: 搬家是人生的一种阅历,成长的一种见证,生命地渐渐蜕变!记忆中的家,大大小小经历了七次搬动!每一次的变迁,都...
    梅子_7f4e阅读 279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