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听说明天放假,而我们物理考试放到了17~19点,于是联系某学院教务科张老师,跟他说我想晚上拿到卷子,问他我几点过去可以,他说让我晚上7点50过去,他8点下班。我晚上就7点25出发,到教务科7点44,发现没有人,于是发QQ给张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人,等到7点50我想是不是在教学楼办公室,于是就赶到那边,也没人,又回来到教务科还没人。只好发QQ告知张老师我回家了,想明天拿到卷子。
回家后张老师跟我通了QQ语音,说他有事早走,本来这事也不归他管,还说明天放假教务科没人,让我联系另外一个老师。我当然很生气,因为我并不知道教务科内部的分工我中午问他我能不能拿到卷子,他没说是另一个老师负责,就让我按时过去,大冬天晚上的我不在家陪孩子,跑过去耗了一个小时,结果他走了而且既没有交代给同事也没跟我说,还耽误了我假期判卷子的计划。道歉的时候说自己家里有急事,然后说这事不该他负责,看我着急才说让我晚上去拿的,又推托又卖人情,套路精熟。我跟他通话的时候没说指责的话,但越想越气。
媳妇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了,她就说我应该早点去,7点就在那等着云云。我一下就火了,大声说这能怨我吗?!balabala说了一堆,孩子睡觉也不愿哄,生了好一会儿气。
但我仔细想,这件事我没处理好。我应该当时就批评他,就把他的错误都说出来。而我当时没这么做,只是自己生闷气,还把火发到了媳妇身上,这个处理是非常有问题的。
媳妇的处理和我的处理其实犯的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自我批评”,遇事先想自己的不是,这是中国传统的处理冲突的办法,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先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周全,从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看网上批评被性骚扰的女士穿着暴露就知道了,这的确是大众的心理。
但我想这种做法的确有问题,首先是我们没有正视自己的情绪,自己明明很生气,但却不跟当事人说,这其实是回避冲突,并不是因为有“宽恕”的美德,不然为什么会越想越气?自己很生气,但却觉得不应该生气,这会导致自己的情绪被压抑,正常的愤怒被认为是邪恶的,认为这是“贪嗔痴”三毒之一,要赶紧抛掉,于是自己越来越觉得负面情绪不该出现,越是压抑越是负面情绪多。
而想和自己亲近的人吐槽一下,却被告知是自己做事不周延,马上就火大:“我自己不知道吗?!本来就很气了,你还批评我?!”也许就吵起来了,从一件事吵到另一件事,陈芝麻烂谷子全翻出来了,越吵越气,一发不可收拾。
这说明我们没有很好的处理冲突,这个冲突就很难过去,看起来过去了,其实不过是埋藏起来,等到另外的事情引发,又会如火山搬爆发出来。原来我悟到要想改善情绪,要做升华,把负面的情绪升华成美好的东西,觉得想到了妙法。比如虽然一件事很生气,但这件事让我学到了什么,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或出事方法得到了丰富,或者唱个应景的歌,念个应景的诗,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升华,也就是坏事变好事,这样就把负面情绪化解了。但今天我发现,这个方法是不够的。记得《冬吴相对论》的一期里说“中国人擅长训话和听话,却缺乏基于忍气吞声和撒泼蛮缠之间有理、有力、有节地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说得非常对。我上面悟到的应对方式虽然也能化解情绪,但在精神境界不够的时候,什么放下“贪嗔痴”三毒、“精神升华”、践行“忠恕之道”……都是遮羞布,其实质是逃避冲突。而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克服冲突、处理冲突的时候,正如哈佛大学出的一本书《高难度谈话》的书名一样,我们在很多重大的事情上要进行“高难度谈话”,比如恋爱时要分手、教育孩子理念不合、找老板谈加薪、找上级要资源或求人办事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谈话,但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如果我们没办法克服自己的情绪,这些谈话根本就无从进行,而自己的家庭、事业也就会大受阻碍,甚至生活都会崩溃掉。
回到刚才的场景我当时如何应对才算得体呢?我想我应该批评他答应了的事没有做到,谈我自己受到的损失,和我没有在办公群里公开说是怕给他造成不好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是事实,只说这些表面上的事情就足够了。不要骂他说家里有事是撒谎,因为这是我的猜测;不要指责他失职,说“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还能做成什么”等等,这是以偏概全,是在发泄情绪。
因为只谈具体的事,不做推广和引申,也就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说自己的损失和克制,也可以让对方不那么生气,而对方知道我批评了这个程度,也就发过了火,那这件事就翻篇了,他也不会有什么担心,怕我再做什么“投诉到领导”之类的事,也会安心。这样,对双方来说都是止损。
除却“双赢”类的合作,还有一种合作是建立在“不打不成交”的基础上的,这是因为已经对等报复,虽然是双输,但谁也没吃亏,也就可以看出双方的分寸,从而有了合作结交的基础。这其实也是一种坏事变好事,放下“嗔心”。
还有一个心法,那就是先谴责对方,再反思自己。这和传统的只反思自己,不谴责对方的做法是非常不同的。我们要安抚自己的情绪,要告诉自己有那些情绪是合情合理的,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宣泄,然后再反思自己,纠正自己情绪过度的地方。“有”,应该,因为真的受到了伤害;但很可能“量”有点多了,所以要在调节自己的量。
这样,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才可以慢慢增加。当我们对亲近的人吐槽,却因被批评是自己“做的不好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火冒三丈时,更应该想想现“在的自己”对“刚才的自己”是不是也是先批评一顿,然后再说对方也有错。一件事,自己有错也对方有错,先说哪个,会造成巨大的不同,作为“自己一伙”的人,当然先批评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