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于我来说,正好可用主席那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来形容。
一九八五年,中专毕业后浑浑噩噩混了四年的我,突然想读书了,想考大学了。但是,谈何容易啊!一个初中生,和高考之间,还隔着三年高中呢。不是说只要心中装着梦,就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么?我找人借来几本高中课本,又去书店买了几本,开始了我的高考梦。
学习是艰苦的。要上完八小时班再学习,就更是艰苦。数理语政英生,都得从零开始,化学略有些基础,中专学过一些,但和高中的要求,完全不同。我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电影电视打牌下棋弹琴唱歌,一切都与我无缘了。我的业余天地,就是医院制剂室楼上那间小屋。因为那里清静。但制剂室很大,楼上楼下得有几百平米。又传说楼梯那儿曾吊死过一个人。开始几天还真有些怕,总觉得黑漆漆的楼道里有一个吊死鬼的形象。但是,梦是鬼吓不跑的,很快,我就镇定平静下来了。
每天的学习都在八小时以上。从晚上七点到凌晨三点。中途也休息。烟,成了必需的提神剂。烟不起作用时,就用冷水洗头。哗哗的水声,仿佛是大学校园里的上课铃声,激励着,鼓舞着我。
那时的高考,得先参加预选。预选线一般都在四百分以上。也就是说,真正的“孬火药”是上不了正式考场的。还好,通过三百多个夜晚的奋战,我考了455分。
正式考试在七月份,七八九三天。七门课,语文、数学各120分,理化政英各100分,生物70分,总分710。
那一年的七月,天热得不行。走完去考场的一两里路,人己经汗流浃背了。要在今天,可以打的,可以有专车接,考场说不定还有空调。这些,在那个年代,都是奢望。
考完化学后,我觉得彻底无望了,原本指望它给我拉点分,谁知那题难啊难啊,难于上青天啊!最乐观的估计也超不过50分。还有什么希望呢?但考完政治和英语,我又感觉有一点点希望了,我觉得那些题都会,起码大多数是正确的。
分数终于出来了。语文85,数学93,物理56,化学44,政治72,英语92,生物45,总分487。那年的录取线,好像是475。
那时的志愿在考前填,而不像现在是考分出来以后再填。而且如果你在“是否服从调配”一栏填了“不服从”,那么你填的学校没有录取的话,其它学校也都不会录取你。
我想当医生,我想当块火医生,所以我的志愿只填了川医和重医,并且填了“不服从调配”,结果,可想而知。这两所院校的录取线,均在500分以上。
当然,一年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最起码多认了许多中国英国字,并使自己在第二年的成人大学考试中,考出了399分(总分500)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华西。
今天回忆这件事,有两点值得总结。一是人的立志要早,倘若我中专一毕业就着手准备,时间就可以是两年三年或更长,而不是匆匆忙忙的一年。二是做大事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倘若我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目标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