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的天气,夜里睡觉已经不热了,只是暗处的蚊子,还是把女月的大腿咬了几口。
闹钟在五时一刻响起,女月翻了个身,老公在老屋守夜,房里整张床都是她的,却又贪恋不得。
大门打开又关上,那是大哥赶早出去请水。
女月起床洗漱,早粥也熬好了,嫂子也起床了,两个女人吃过早饭,便在屋里其他人均匀的呼吸声中回厨房忙开了。
五斤绿豆瓣泡了一夜,嫂子这会淘洗干净,在锅里加了水、摆上蒸屉,便铺上去蒸;又搓洗了两纸板的草鸡蛋,放锅里去煮;女月把新买来的准备祭祖的碗筷找出来,解了包装,得洗净沥干,备着今晚做用。
新碗的标签贴在碗边,或在碗底,女月边洗边撕,手摸到一个粘在碗沿,心里本不在意的,待搓开去,原来底下藏有乾坤——碗沿磕碰了一小角!
这可是祭祖用的,那日也向卖家强调了,怎的卖家还这么黑心?女月心里骂着,转念又责怪自己怎么也被这伎俩糊弄过去,又后悔没有多买两个替补、备着这种不时之需……
想着的时候,家婆买菜回来了,大姑小姑和一众小孩也起床了。
家婆买了两大袋鱼回来,嫂子叮嘱不要用刀不用开肚,只是洗净就好,也是祭祖用的。女月应好,分拨洗完,小臂长的大鱼5条,手掌大的小鱼28,各自码好。屋外又有人送来碱豆腐,嫂子接进来放盆子里,用水养着。
这时婆婆在大厅嚷嚷了起来:“哎,我忘了买猪肉!”肩上挂着毛巾来不及擦汗,就要推着门口的单车出去,被小姑拦下来。
“你老歇一下行不行,我去买。”小姑说。
“记得买五片啊,五片。”家婆追出去喊道。远处传来小姑不耐烦的应答。
这时大哥请水回来,推着他妈一起进屋,自己径直回房去补觉。
这时候绿豆也差不多蒸熟了,嫂子拿来个大铁盆装着,女月扶着铁盆,嫂子则用勺子,要把热气腾腾的绿豆瓣压成泥压成沙。
“哎,阿月你出来!”家婆在厨房外喊道。
女月应声出来,见婶婶来了,就站家婆身边。看两人的神情,就是有秘密要告诉女月。
“你过来,”家婆牵着女月站到柱子边,又朝楼上瞧一瞧,怕被大儿子听见似的。婶婶也凑了过来。
“阿月啊,我昨晚去问伯公(神明)了,他说你不用穿白裙。你和老二新婚还未满月,都不要戴孝,都不要靠近灵前,就在那里站着哈?”
家婆虽然是商量的语气,但眼里紧张,就怕女月说不。
“你要听你婆婆的,你大哥你大伯的都是乱说!劝劝你老公,听你姨(妈)的。”婶婶把头前倾,压低着嗓子补充道。
女月没有说不,也没有说是,就笑应着:“妈,我听大家安排。”
家婆和婶婶又叮嘱了一些,凡事女月都应是,入乡随俗,最后该怎么做就听谁争赢了的。
送家婆婶婶去厅里喝茶,女月又回去厨房帮嫂子研豆沙泥。从窗口看见,小姑提着猪肉回来了。只是小姑刚进去厅里,家婆就又吵起来了。
“我说了买五片,你看看你买了啥?”家婆声音就要哭了出来。“我都说了我去买,你不让,你看看你买了啥!”
女月随嫂子出来看,但见那塑料袋里装着五条五花肉,一边家婆指手画脚。
“怎么不对了!”小姑是个直性子的人,“肉不对了?数字不对了?别说你要五片,这里五十片都有!”
“婶婶你说,可不可以用?”小姑让婶婶评理,“不能用我立刻再去买!”
“可以用,可以用。”婶婶打圆场,又说,“既然猪肉也买了,我们这就可以去老厝(屋)做粿(面食饼食)了。”
厨房里豆沙泥研好,女月帮忙给盖上纱布,嫂子回头把碱豆腐捞出来,又提上五花肉,两人跟着婶婶出门。
女月跟过来老公的村子才几天,路不大熟。走在羊肠小道上,满路沙砾咯吱咯吱踩着响,旁边小沟里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高过膝盖,空气里混杂着鸡粪猪屎烧纸钱的味道,有户人家的狗跑了出来,好奇地瞧着路过的三个女人。
这里的屋子都差不多,老厝距离祖屋不远,远远就听见一片喧哗。
屋前一片空地,摆了两个铁皮的焚纸炉,堆了七八套木桌椅,那间屋子的门也不开在正中间,墙也不是砖砌的,而是铁皮贴的。像作坊,不像住屋,女月进去,坐实了她的猜想。
屋子全水泥地面,只被隔成两间,外头几个柜子摆满了麻衣孝服,开了几张桌子摆着供神的碗碟杯筷,两人把豆沙豆腐猪肉也放桌上。女月看这面墙上挂有一个钟,对面墙上也挂有一个钟,指着时间9:48。
十几个妇女围在地上,揉面的,和料的,做粿的,搬运的,都是自家亲戚,婶婶和嫂子给女月介绍着要怎么称呼。
婶婶又把嫂子和女月领到主事的老婶母面前,两人听她说话,这里人手够了,里头两个大铁锅都在忙着,没地方炸豆腐和灼猪肉。
嫂子提议,那我们还是拿回去煮,煮完再送上来?
老婶母说是个办法。她又跟女月确定了身份,听到刚结婚,便叫她不要再过来了,也不要再去祖屋了。女月应好。
女月和嫂子回去屋子,厅里家婆捶胸顿足嚎嚎大哭,一众小孩围着,手足无措。两人问过才知,家婆把从家公裤子掏出来的、本该分做子孙钱的几十块当买菜钱,给花了!
“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得留着啊。都给用了,这下怎么办呢?”家婆甩着泪抽泣着,大喊着:
我的老伴哟,
一生劳生劳死啊
走得那么猛,
没有享福哟
没有活多两年再死哟
没有看到两小的成家再死哟
我的老伴啊
女月与嫂子面面相觑,都安慰家婆,这事儿人人都是第一次,花了就花了,再去换一些零钱就行了。
大姑过去祖屋帮忙,小姑拖地,小孩子都出去外头抓泥玩沙,嘻哈声比房子还高,嫂子时不时要扯着嗓子,朝窗外喊一声不要跑远了。
油炸豆腐、水煮猪肉都备好了,嫂子从仓库找出扁担和竹子编的饭屉,一边放着食物,一边放着碗筷,把大姑18岁的儿子阿雄招呼进来,让他给抬过去老厝。帮忙扶出门口,嫂子又想起得捎一些毛巾过去给各位婶婶婆婆擦手擦汗,赶紧进去屋里拿来。
忙碌到现在已经是11点了。冰箱里没有什么菜,嫂子戴上斗笠,出门去买一些。女月留在厨房里,把早上家婆买的菜心和豆角都洗了。得拜神用的春菜,也赶紧解开草绳摊开在菜框子里,撒上一把水。
换女月扯着嗓子,朝窗外玩耍的小孩喊一声不要跑远了。她看见老公从祖屋回来了,熬的双眼通红,真是心疼。
家婆看见二儿子回来,不惦记子孙钱的事了,赶紧朝女月使眼色,女月这时候哪能说什么?才送老公进去房里补觉,外面老姑来了。
家婆见老姑来了,拉着她的手说自己的想法,无非就是老话:女月和老二新婚,女月不用穿白裙,老二不要戴孝,都不要靠近灵前,就在那里站着。老姑连声道是,两人达成统一战线。
要拜神用的春菜,老姑指点女月摘洗,准备开水,加盐焯烫,沥在一边。
嫂子也买菜回来了,老姑出去和家婆唠家常,外头又聚了几名老妇,大家嗑瓜子吃水果;这头女月和嫂子切鱼削瓜,炒菜煮汤,要赶在12点半前把十几号人的午饭做好。
男人们回来了,煮水冲茶,屋子里一下子就热闹了,大哥也从楼上下来。
家婆在一众妇女的举荐下站出来,有话要说。想是心里还踌躇,家婆回头寻求勇气,老姑婶婶给她支持打气。
“老大啊,老二不能去送你爹,他才刚结婚,我去问伯公说的……”
“你问的哪个伯公啊!”大哥白了一眼,不知是听多恼了,还是把起床气发了出来。
“你老二不能戴孝,阿月不能穿白裙。”
“都是自己阿爹,还有不能去拜的道理?”有位阿公帮大哥劝道。
“两人结婚都还没满月,不能靠近灵前。人死了就死了,我们生人要给生人谋福。”有位阿婆立刻反驳。
“有的人家还特地娶了媳妇回来冲喜呢!”男人中立马有人调起嗓子。
“问了伯公的,不能去拜。就出山时候跟着走一段吧。”女方不甘示弱。虽然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但有伯公加持,伯公最大,也可以跟男的耗上了。
女月和嫂子端着菜出来时候,双方舌战仍未停歇,听着有些滑稽。
“吃饭了,吃饭了。”嫂子说道。
“吃饭!”大哥不想和他姨再辩论下去,下午三点还得去祖屋祭拜呢。
家婆又把女月拉到一边:“阿月啊,你要劝劝老二,你们不能去。”一众老妇都围了上来,大家七嘴八舌,女月真是一脸尴尬。
“好,好,我去喊他起来吃饭。”女月借口脱身,赶紧躲进房里。
老二睡到差不多下午2点才起床,换上一身衬衫西裤,眼里还有血丝。才出房来,家婆已经坐在门口等了。其他人都过去祖屋了,婶婶来了进去厨房,去打包祭拜用的焯春菜。
“醒啦?吃饭。”家婆招呼道。见老二没有动作,她继续说:
“老二哟,阿姨我去问过伯公了,你不能去啊。”
婶婶从厨房出来,焯春菜用保鲜袋装着提在手里,她不等老二回答,抢着也说:“你要听你姨的!”
“自己阿爸死了都不能送!我还算是儿子吗?”这是什么道理!老二呛声回去,任哪个当儿子的都会涨着脸说吧。
“你不听我们的!”婶婶碰了一鼻子灰,提着春菜朝门口走去,又摞下话,你不听我们的,等着吃亏。
“老二哟哟,我是为你们好!”家婆哭丧着声音,也感觉被顶撞了。“我们生人得给生人的好啊!”
“你要听啊!”婶婶已经走到门口了,又甩着春菜回来。
“好!我不去拜!我今晚就走!”
上年纪的女人的唠叨,就像裹脚布一样又破又长。老二争论不下,看着也到3点了,那边大哥大伯也没来电话,果真不能去吗?
老二一脸疲倦,他解开衬衫上纽扣回房里躺下。家婆探头进去,看他在床上闭目,又悄悄退了出来,脸上有一丝胜利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