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餐阅读,看《我的母亲不会老》——一篇来自编译的文章,内容立刻击中了我的内心。作者和母亲长得很像,亲戚和朋友经常说她们身上哪里像哪里像,直到她母亲去世之后。她们的基因相似,高血压让她们每天吃两次降压药,她们的手很像,做起菜来手法和味道惊人的一样……
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我俩的长相和神情也是这么像。有一年艺术节漫画家在广场为我画漫画,在场的一个陌生男子问,你是阿英的女儿吧?我根本不认识他,惊讶他怎么知道,他一指画中人,里面画的就是你母亲啊!
哑然失笑,血缘如此奇妙,让一个陌生者这么肯定两者的关系。
一天同事告诉我,他在公园遇见我母亲在锻炼,我说,你认识她?“不认识,但是一看就知道你俩是母女”。我又是一笑,这次是幸福的笑。
我和母亲都爱运动,她每天早上必定会到离家不远的公园登上山,要不然就在山脚下快走两圈。结束后再慢悠悠地去菜市场买菜、去老乡店里聊天,尤其让她开心的是,娘家一起长大的姐妹就在市场开了服装店。在离家几百公里的地方,能与如此熟悉的小伙伴天天见面,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满足和幸福。坚持锻炼让她觉得全身轻松,骨骼柔软,倍精神。
后来的日子,再有人说起我与母亲相像的事,我就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了。因为细细想来,除了外貌,我身上有很多特质都像母亲。
母亲滴酒不沾,而我也是很排斥酒的,就算在家喝一点点红酒也是满脸绯红,情绪没法安静,不知所措,不知该干点什么事,整个晚上一颗无处安放的心,极度怀疑人生,睡也不是,不睡又不清醒——我很不喜欢这种状态。所以我和母亲一点都不能理解以酒为乐的人生。
母亲是乒乓球高手,每次我俩比赛,虽然她能赢我,但都是险胜,拼得激烈万分、胜负难分,百般胶着,才以一两个球胜我。有这么厉害的母亲陪练,单位比赛我获得混双冠军和女单亚军。
高中毕业的母亲曾经是学校的篮球队员,投篮特别准。我虽篮球打得不是特别好,却在投篮比赛中拿过奖项。
外公是建筑工程师。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三个弟弟,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母亲却没有过万人宠爱的娇气日子,在她的记忆里,除了拼命帮哥哥弟弟们踩泥砖建房子帮他们娶老婆,就是上山砍柴给家里煮饭烧菜,无尽的农活等着她干。尽管家境不好,子女甚多,但严厉的外公对她格外培养,这使母亲学习成绩斐然,据说班上很多同学都巴结她要抄作业——没有学霸的盛气凌然,却自带傲骨。
在我看来,母亲不属于旗袍飘飘的柔和的古典美,一种她都不自知的硬朗的飒气,让母亲看起来威风凛凛。而这种气质,相熟的朋友跟我说过,我亦是如此。是的,我的父亲也是对我格外严苛,书法、体育、朗读,小时候我讨厌的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慢慢长在骨子里,有硬朗,也有些许书墨气韵。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我比不上母亲。
母亲特别热心,人脉广,不管跟我住还是弟弟,搬到哪里都能很快和左邻右里熟络起来。不仅老乡喜欢靠近她,她不太正宗的普通话还能交到很多外省朋友。经常听到她说,这是王阿姨家阳台种的青菜,那是开药店小陈送的花旗参……让我汗颜不已,反省自己的人缘为何这么差。
母亲爱看新闻,关心时事政治,头条热点经常是她提醒家人的。这一点我很惭愧,虽是媒体人,却只关注自己工作范围的新闻,不关心国内外大事。
母亲对子女对孙辈百般爱护,天天问我们爱吃什么。我和妹妹每次去娘家都是又吃又拿,母亲恨不得把整个冰箱里的食物都给我们带回家,弄得弟弟哭笑不得。这一点我也做不到,因为不善厨事,我几乎没有管过儿子的饮食,只是跟他聊天,吹牛。跟侄子外甥女也是这样,贤惠二字不属于我,家里好厨师太多,根本用不上我,我唯一做的就是和小的们聊天。
母亲四十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辛辛苦苦把我们姐弟仨拉扯大,如今她越活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家里的力气活,她总是争着干,家里好吃好玩的,总是留给子女和孙辈。一共带大6个孙辈,如今儿孙绕膝,周末热热闹闹的,其乐融融。
最记得,母亲年轻时,我还是高中生,那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了。一天夜里她让我陪她去煤仓(一个地名)拿挑水泥的工钱(一天五元,那天去拿了二十元)。很黑的夜,她紧紧牵着我的手,我忘记一路上我们说了什么,母亲在包工头家里的油灯下数钱的样子,却深深地,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一辈子都忘不了——透过她眼里的光,看到希望,这个希望承载着我们全家的未来。
至今,我仍然喜欢跟母亲去菜市场,看她买菜时的果敢,看她熟头熟路地直奔某家老板摊档的毫不犹豫,还喜欢听她说,人太多了,你就别进去了,站在哪个门口等我吧。
跟着母亲去市场,依然能找到小时候跟她去赴墟的感觉,她给我买点吃的,让我站在原地别乱走,等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