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人原创 文责自负
记录片中的香菱与《红楼梦》塑造形象一样命运苍凉。
香菱的正式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这判词高度概括了香菱苍凉的一生。香菱几乎贯穿《红楼梦》始终,经历与见证了贾府与薛家荣枯的始终。在《红楼梦》中,香菱实在是在架构小说中起到关节性的人物。
一、香菱是映照封建社会与封建家族荣枯的一面镜子
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
香菱身世悲惨,香菱原名英莲,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地主阶级的甄家,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士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
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不幸的是,在她三岁那年的元霄佳节,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找,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当天甄家又遭大火,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士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又投人不贤,岳父又骗赚他的银两,恶语相向,甄士隐便露出下世的场景,最后随佛道人出家仙去。
这甄家的小荣枯是映照四大家族大荣枯的一面镜子。甄士隐是“真事隐”,曹雪芹把曹家真实不经意地写进小说中,甄家的家庭不幸遭遇与贾府大荣枯相互映照。贾府由荣到被抄家入狱的衰败,薛家由富豪之家到薛蟠被充军凋零,甚至巧姐被奸兄狼舅拐卖,贾宝玉出家这些情节都一一印证映照,甄士隐家的荣枯情节在整部红楼梦中埋下草色灰线,大的框架结构从写香菱时就基本上看出端倪,也看出曹雪芹架构小说时把“真应怜”的香菱看成很钟爱的角色,几乎贯穿始终。
二、长大后的生活悲惨经历是映照封建官场官官相卫黑怒的镜子
当人们再熟悉英莲时,她已长到十二、三岁了。她被拐子养在僻静处,认着亲爹。当英莲,已有些姿色时,拐子骗她说,爹因无钱还债,要卖她。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妾,发誓不再续娶,议定三日后过门。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英莲被磨折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英莲不幸中的有幸。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拐子为贪图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予“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道,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往打个臭死。拐子求饶,两家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薛家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薛蟠生拖硬拽拉把小小的英莲拉回家作了小妾,进行肆意蹂躏与践踏。
拐子磨折她十几年,遇到冯渊这破落的地主子弟买来作妾,却被薛蟠唆使家奴殴打致死,贾雨村判个葫芦案……这些暗黑揭开封建王朝温情脉脉的面纱,展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罪恶。
大家族薛家为所欲为,为夺个丫头打死人“不算个事”,与无事人一样。封建官场不愿或不敢趟这四大家族的浑水,触犯了护官符轻则丢官,重则丧命。甄英莲落在四大家族网里,无论谁判。都逃脱不了薛家,落在呆霸王手里被蹂躏。一定程度上来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判得糊涂,却也是甄英莲的宿命。
三、香菱——诗国女子命运转机是大观园女子美丽时光的镜子
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后来她被人们、薛蟠的妹妹薛宝钗渐斩唤着香菱。曹雪芹安排这薄命女名字的更改,寓意着很深的含义:它是说,莲的质地高洁,嫁为薛蟠成小妾,委落红尘,处于污泥,甚而成为野草闲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她有点像林黛玉,又有点像秦可卿。她蕙质兰心又貌美。“精华欲掩料应难”,她不甘自己的蕙质兰心被埋没,努力地学习绽放自己的“精华”与光辉。
香菱虽遭厄运的磨难,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香菱学诗的故事。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
这时命运的转机,也是香菱最幸福快乐的一段时间。她在大观园里与众女儿共同享受美好。
大观园里边毕竟有很多美好。它的美好是什么?青春、爱情、少女、文学、诗词,里边有很多这些年轻人聚集在一块儿的场面,尤其是在作诗、作词的时候,那种美好的场景,令人难忘。我尤其喜欢它的四十九回和五十回。四十九回、五十回写那个芦雪庵即景联诗,就是下了大雪了,他们一边吃烤鹿肉,一边抢着联诗,太美好了。第二它是诗歌节。自由,才情,青春等都光彩夺目地绽放,运用香菱的视角表现大观园的美好,实在是一面映照大观园女子美好的一面镜子。
四 、香魂返故乡“真应怜”好景不长是映照大观园众芳“原应叹息”悲剧命运的镜子
夏金桂到了薛家,就成了香菱的灾星,成了薛家的搅家星,香菱一步步被逼死。
可是好景不长,她舛苦的命运又到来。薛蟠外出做生意又遇夏金桂,不几天就粘上了,不久娶为正室。金桂的出现,使香菱步上死阴的幽谷。金桂未来之前,她虽不幸,但终究还很自足的狭小女性侍妄世界,快活单纯过日子。金桂到来为争宠,开始找碴,先命香菱陪她睡,香菱不肯,金桂说她嫌脏,怕夜里伏侍;不久又装起病来,说是香菱气的;金桂自扎纸人,挑唆薛蟠,薛蟠不问清浑皂白,抓起门闩打香菱。香菱倍受到精神与肉体双重磨折。金桂还像历史上肆行文字狱的暴君,连薛蟠的妹妹薛宝钗给取的名字,也要找碴儿,她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头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依着金桂从此改名“秋菱”。
香菱最终忍不往百般虐待折磨,把前面路径竞一心断绝,跟随宝钗去了。
最后,金桂弄巧成拙,自己落入自己设计的阴谋中毒毙了,香菱解除禁忌,扶为正室,这是香菱命运的又一次重要转机,后来又为薛家怀上了一个胎儿,眼看一切恶运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面,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要到来,然而它来得太迟了,太迟了,因为一生的劫难、坎坷、舛苦、不幸,特别从薛蟠房中移出,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气怒伤肝,内外拆挫不堪,已酿成干血之症。最后香菱生下的同样是一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宁馨儿,而自已难产,在血汗床房挣扎而离开人世。这一生一死闪差野,让人感到香菱的命运何等苍凉、乖蹇与不幸,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当然,这续书设计的最后的结局与曹雪芹的本意不吻合。曹雪芹本意应当是:香菱根本不可能被扶正,被夏金桂摧残而死。夏金桂与中山狼并列,泄露薛家罪恶,成为薛家死敌击垮败家的致命把柄,薛蟠被充军后,夏金桂守活寡,这暗合第七十九章她改名为“嫦娥”,丫鬟改名为“金蟾”。
无论怎样,香菱魂还故乡,都是夏金桂迫害摧残所致。都是那妻妾制度的牺牲品!
自从夏金桂刚到薛家,就盘算着自竖旗帜,先整倒薛蟠,然后折磨香菱,挟制薛姨妈;虽有心计,她只在设计害香菱,用心制服丈夫、婆婆,勾引小叔子上显示自己的心计,其他何时看到她一展才能?金桂则是恶的化身,香菱只能在河东狮吼的震颤中感受她的泼悍、狠毒。
香菱对夏金桂起到映衬的作用,她与夏金桂两人是薛蟠身上率真直率与暴虐浑呆两个方面的体现。这显示曹雪芹高妙的塑造形象的大师手法。
更重要的是香菱的命运还是对“原应叹息”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与大观园众芳的命运一样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无论是元春的横死,迎春被中山狼折磨而死,还是黛玉焚诗稿而亡……都是“万红同窟”“千艳同悲”,甄应莲开头出场就奠定了大观园众芳的悲剧基调,也是映照大观园众芳命运的一面镜子。
甄应莲在全书中多个章节出现,基本贯穿始终。是利用甄应莲的视角见证四大家族荣枯历程,是映照封建社会风俗画卷与封建家族兴衰的一面镜子。更是曹雪芹钟爱香菱,把她作为架构全书情节的一个关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