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境界
文:杨庆瑞
1
今天跟一位朋友说起我孩子的名字,他不但能够说出来是哪里的字母来源,是哪里的名字,而且还能把《圣经》里涉及到的名字的话背出来。
神说:“我是阿尔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终。”
感觉好高大上!果然是境界不同啊!
突然间想起了一个笑话,说一对父子在冬天的时候,蹲在墙根下晒太阳、嗑瓜子。
聊着聊着,儿子说了:“咱们真舒服,皇帝也不过如此吧!”
父亲说:“别瞎说,皇帝比咱们舒服多了!”
儿子问:“他应该怎么样?”
“应该每天都能晒太阳、嗑瓜子!”
看到这里好多人应该感觉很搞笑,这对父子之间信息量相似,他们之间的沟通,可以是平等的。但是信息量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的人进行沟通,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不同境界的人如果这样的聊天儿,只能增加各自的失落。
高晓松有一档节目,叫做小松奇谈。其谈话信息量是相当的大,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小话题,说完了就得了,他会时不时的牵扯出许多的信息在,所以好多人去听觉得很好玩。因为,他谈到了好多东西,都是你觉得新鲜的,觉得好玩的,甚至是闻所未闻的,要不怎么叫奇谈呢。
2
奇谈对于每个阶段的人都管用。
就像一个小孩子,听妈妈讲故事,任何一个故事他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因为对他都是新鲜的。
我上学后学会认字时,就读故事书,关于“天方夜谭”的故事,花尽心思去读完了。因为里面的故事确实是天方夜谭呢,不要说见过,听都没有听过。
好多的成年人也是,为什么要拼命的读书呢?因为好多的知识和信息都没有听过,没有见过,也有的真正需要补充知识量。所以,能够把这些信息采集回来,却真的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热情的不停地去学习。所以教人学知识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一旦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再去和信息量少、知识匮乏的人去沟通,就出现了一个不平等的信息差。其实信息差并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好多人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却是牛人!
3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知识量再多,也不代表这人有多么的厉害,还有一个东西在起作用,那就是智慧。
智慧让很多的知识融会贯通,一个人如果有了智慧,他便圆通起来,即使没有读很多书,但是,如果脑袋里有智慧存在,他便胜过读了很多书。
智慧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好多人在不停的追寻这个问题,圣人成为圣人的法宝就是智慧,是一个人从普通人达到圆通境界的重要的阶梯。智慧可以让人顿悟,从量变到质变,从一层境界到另一层境界。
释迦摩尼佛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到成佛,是智慧来了。老子从一个图书管理员,到融会贯通,再到留下一部道德经,便是智慧的作用。孔子从历经苦难、周游列国,到回家著书立说,教育弟子,他的融会贯通,也是智慧在起作用。王阳明从人生的低谷,在龙场悟道,也是把知识变成了智慧,成为了一代圣人。
4
其实成不成圣人,倒不是最关键的,但是作为普通人,想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人,成为一个向着智慧迈进的人,还是必要的。
人一定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吸纳知识很重要。
还要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领会到单纯知识的积累无助于智慧的出现,一定是要运用,要融通。。
当然更要知道,自己是游走于知识的构建,还是前进于从知识阶梯上向智慧迈进的路上。
佛家讲顿悟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从一个境界突然间飞跃到另一个境界。
这个感受应该不陌生。就像走迷宫,走着走啊,在里面绕啊绕啊,就是走不出来。当别人指出来的时候,突然间就知道了,哦,原来这才是路啊!
有一首李宗盛唱过的歌,叫做《凡人歌》,“你我皆凡人,走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但是,但是无论怎样,我们也要让脑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是走向智慧开悟的方向呢,还是走向徒劳的知识积累呢?要活得明白,境界很重要。
我是杨庆瑞,坚持梦想,相信会遇见非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