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子
好讲师第7季马上要结营了,一边复盘一边在思考,第8季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于是我画了下面这张表格。
但是里面其实包含了几个部分,且并不是一口气全部整理出来的。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梳理一下,自己在准备一个训练营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
这篇文章特别适合在做训练营的老师;
如果你不是要做课程,也可以看看我是如何思考的过程。
2. 具体要多到什么结果?
这张表的雏形是,是基于第一个问题:“你怎么判断学员真的学到了?”
于是我结合企业内容和线上课程的经验,列出了一个清单:
- 讲师素材库: 是讲师持续迭代,不断打磨自己课程内容的基础,没有素材库,就没有讲师。所以这个是入门项。
- 8分钟分享课:有了内容,如何做好分享呢?最简单的练习方式,就是讲好“一个知识点”;8分钟的准备和练习,也可以让很多新手讲师可以得到反复练习。
- 45分钟交付课,这是我们正常看到的线上线下课程长度,也是讲师最最常见的课程主题。
- 教练式咨询,会讲一节交付课了,是不是就马上就可以讲训练营了呢?经过6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其实这里有一个跨越式的门槛,很多新手讲师会在这里止步不前,也不知道如何去做系列课或者训练营;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对这个主题的知识体系不够了解。怎么快速构建主题的知识体系呢?最简单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做个案咨询,快速积累这个主题的问题和案例。有了案例,就有了大量的素材,也就可以在主题的范围里,理出一个清晰的结构出来。一个切实可以解决问题的训练营才有可能诞生。
- 一周共读会(训练营),基于书本来做,拆书为课,把一个主题的N本书,变成一个一周的3节小课,是特别适合新手讲师入门练习的。
- 3小时线下工作坊,这是作为一个新手讲师的终极终极修炼项目。侧重在线下的体验式教学和控场。
3. 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
罗列了可视化结果,然后再去思考: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果,学员必须掌握哪些新技能和新方法?
既然结果是难易程度的,那需要掌握的技能最好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后面的练习,包含了前面的课程技能,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包裹。
最核心的方法应该要做到非常简单,且拿来就用;
后面的每一节课,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增加。
4. 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这一栏主要是评估一下,如果是一个线上训练营,可以让学员做到的程度。
教学目标一般有三个层级:
- 记忆:帮助学员记住可能内容,比如用图像,口诀,卡片,内容测试等方式
- 理解:让学员可以用自己的话转述,可以用的方式是:让学员转述,写听课总结笔记
- 应用:让学员把课堂的内容用在自己的课程中,比如:提供工具,案例练习,实战空间
所以,要想让你的用户变厉害,这个变厉害到底要到什么程度,你可以从上面三个层级来思考。
5. 怎么让学员能动手练习?
要想让学员发生改变,作为老师,不能只是出个题就结束了。
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如果想要学员动手练习,常会考虑4个要素:
- 讲解清楚了没?就是通过课程来实现
- 做好示范了没?在课程中示范,或者单独示范
- 提供工具了没?制作成工具和表单,方便新手学员更容易快速尝试
- 如果TA练习了,你有啥奖励没?设计反馈机制,内在的动机是问答评,外在是奖励和鼓励都可以,重要的是要及时,做了马上就能得到反馈
6. 如何学员被看见?
洋葱阅读的理念是,让学员变厉害,并且被看见。
所以学员如果做到了,我们就得想办法帮助学员被看见。
所以讲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社群和自媒体渠道,show出优秀学员的。
7. 如何让学习更好玩?
如何让学习更好玩?
这时候可以考虑加游戏的PBL(积分,勋章,排行榜)机制,让学员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已经在群体中的排名。
比如好讲师第8季,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灵感,6次挑战,刚好对应6个爵位等级:王公侯伯子男。
8. 小结
以上就是小六关于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思路。
我试着总结一下这个过程:
- 先想可量化的结果
- 在确定实现这个结果,需要什么技能和知识点
- 然后判断这些技能和知识点要掌握的程度
- 确定练习4要素:讲解-示范-工具-激励
- 确定展示平台
- 加入游戏化机制
当然,有了这几个步骤,那下一步,就是运营的设计了。
如果大家感兴趣,留言告诉我,我会接着更新。
今天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