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69年五六月份,我外调回连前后,杭州和上海知青陆续来到我们连,大约有十来位。至此,她们便成了我们连女生的绝对主力和中坚力量。
这下子连里可热闹了!
本来是清一色的男知青,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女知青,而且个个都如花似玉!
本来都是高门大嗓的北方话,忽然涌出声声如莺歌婉转的吴侬软语!
连里的新老职工仿佛都格外精神焕发,甭管有多大的愁事,一个个都喜在眉头、笑逐颜开!
南方知青的到来,给修理连带来了活力。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衣着。北方人的衣服都是肥肥大大的,显得不利落。而南方人则是衣服合体,略瘦,穿在身上,看着就精神。在那文化荒芜的年代,人们的衣着色彩本来是极其单调的,几乎全是白、黑、蓝、灰,可是在这些南方女子身上,仅凭这四种颜色,硬是生化出不同的图案和款式,加上西红、明黄的点缀,霎时,一片姹紫嫣红,宛如春色满园!于是,瘦腿裤、节约领、罩衫很快就在连队流行开来。
我要特别说说罩衫。本来我们知青每人都发了一身黄棉服的,穿起来很是臃肿。男生还无所谓,女生穿起来就显得毫无特色、毫无生气。本地的女青年也有自制的棉便服,但是一方面显得笨拙,一方面脏了,不好拆洗。而南方女生的罩衫,我觉得带来了北大荒女生过冬的衣着的一场革命——一件贴身的便服式棉袄,外面配上裁剪合体的各色罩衫,既便于洗涤,也便于更换。于是同是一位女生,这周是黑白格的罩衫,下周就会变成碎花的,在下周也可能变成蓝白格的,平添出许多风韵。这罩衫的流行,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以上对于罩衫的评价,纯属个人观点,缺乏理论根据,有专门从事服装研究的,不必认真)。
其次,最不好接受的就是这些南方女子在一起就屋里哇啦说南方话,全然不顾我们北方知青的存在!开始,我们只有傻傻的,干听着,莫名其妙。很久以后,才逐渐入巷,后来,我虽然不会讲南方话,但是只要知道她们所说的话头,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甚至有的北方知青还能鹦鹉学舌的学两句。也有出类拔萃者,如榴普。他可是北京大院长大的孩子,却可说出相当流利的上海话,原因,自然是娶了上海姑娘为妻的结果了。
前排是部分沪杭女知青
我还记得上海知青来连队时的情景。连里派伏尔基、老七等到车站去接她们,好像中午时分,呼啦啦的随着接人的拖拉机的到来,一片叽叽喳喳的呼唤声。我们七手八脚的帮她们把行李搬下来。其中一位的行李格外乍眼,那是一件大漆的柜子,可能在运输过程中,有些磨损、开裂。我在心中暗想,我下乡时,连个凭知青证明购买的木箱都没舍得买,到劈柴场只花了八角钱买了一个包装箱,就来了。这大漆的柜子,都舍得带到北大荒来,看来这位在家够得宠的!后来才知道,这柜子的主人,果然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在印象中,上海知青家庭的生活状况比我们天津的要强不少,心中不免多少有些自悲。
经过四年的接触,我对这些南方姑娘的认识有很大的转变。
首先,在印象中,她们都是娇娇嫩嫩的,其实不然,她们是相当能吃苦的,而且是相当泼辣能干的。胡桂琴,一个江南女子,竟然打败了我们的男子汉副连长!以后的事实,证明了她们的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在修理连很快她们都成了各个行道的技术骨干!妙琴、丽华、国萍在车工间的20车床,丽丽在钳工间的刨床早早便独立操作;小土豆和胡司令也在发动机的修理上担当重任,秀娟在我之后到了燃油间,很快就超过了我,虽然没有师傅的丰富经验,但在试验台上,也是驾轻就熟;杭苏、金烈也都在电工、电焊上独当一面,后来调入修理连的雅芳、文娟,由于有技校的扎实专业基础,更是出类拔萃。
其次,是她们的抗寒能力!原来以为南方人,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大荒肯定受不了,没想到,错了!她们好像比我们还抗冻!到了数九寒冬,尽管穿了棉衣,她们还是那么亭亭玉立,没有一点冻得鸡鸡索索的样子。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南方的冬季,屋内是不生火的,她们早就锻炼出来了。在耐寒上,甚至要比我们北京、天津的知青要强!
第三,就是她们的善良、纯朴、乐观。她们好像天生的对什么政治不感兴趣,整天嘻嘻笑笑,她们更关心的是生活本身,在她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天然的未加雕琢的美。
曹雪芹老先生不是说过吗,女儿是水做的。
此话不谬!
还有一种现象,不知是否带有普遍性,那就是南方女知青和北方男知青相互比较青睐。我们连为数不多的同连知青结婚,有两对就是上海女知青分别同北京和天津知青喜结连理的。这是笑谈。
200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