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the moon and sixpence)
1.作者介绍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国地中海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写了长篇小说《刀锋》(1944)。1930年,长篇小说《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卡塔林纳》出版,此外又发表了回忆录与文艺批评等作品。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1959年,毛姆作了最后一次远东之行。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2.书本介绍: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3.故事梗概
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读后感
纵然脚下铺满了六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这便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
月亮象征着崇高而需要仰望的精神追求,象征着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当时英国最小货币单位,象征着安逸与舒坦。
对于故事中主人公抛弃妻子的行为,我不能理解也无法共情,但对他能有勇气去选择自己的理想却表示敬佩。在开始他的妻子以为他是跟别的女人跑掉了便想找回斯特里克兰,但知道他是为了画画居住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后,她选择了放弃,她知道她可以跟一个女人作斗争,但她无法跟理想作斗争。
在别人看来证券公司的工作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斯特里克兰却可以放弃这份体面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信仰,这便打败了很多在世俗中追求六便士的人了。
但现实是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常常被生活琐事缠身,过着忙忙碌碌的生活。忙着长大,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处理人情世故……到死才会开始安宁,才真正享受到安宁。 为了六便士我们很少会继续心中的那份热爱。回想起来总会觉得有遗憾,总是不满意现在的选择、现在的生活,会去抱怨身边人身边事,抱怨自己身处的环境。但在此同时依旧有很多人还是会选择随波逐流,认为顺着大流的方向总是不会出什么大差错的,只有极少人会冲破束缚追逐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那些去勇敢做自己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却成为了为追求不可实现的假想而去放弃原本安逸的生活的笨蛋。但为了一番热爱拼搏一把本就是十分难得的事情。现实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率性的活着呢?
所以我们很难像主人公那样对自己的人生是没有遗憾的。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我们在享受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背负了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责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爱好,也许在某些时刻,这些爱好就是我们梦想和信仰。
为了心中所爱放弃所有,也许我们还是缺乏勇气的,更何况像主人公那样的对绘画如痴如醉的执着以及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估计也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但至少我们在在弯腰捡便士时,努力抬抬头去看看天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