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课程已经进行了一半多,而这一次,我们说到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梁惠王下中孟子说道,如果想要推行仁政,那么就要注重几个点。第一是耕者九一,第二是仕者世禄,第三是关市讥而不征,第四是泽梁无禁,第五是罪人不孥,第六是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第七是善养老者。
这7步是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普通的人民只交九分之一的税,因为之前是井田制,也就意味着他要种田的话需要交税,但是现在他却只需要交一块地的税就可以了。而做官的人世世代代都可以有俸禄。商人在经商的时候,市场只检查货物而不征收货物的税。那些湖泊不会不允许人们去捕鱼。在一个人犯了罪之后,只惩办罪人而不牵连妻儿,也就是不连坐。除此之外还有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幼儿无父的人。这次这种人都是最惨的人,因为他们无依无靠。所以在社会中应该先照顾他们,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先照顾老弱病残这样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老者。推行仁政的具体方案竟然是善养老者,前几个人们还可以理解,但最后这一个好像很离谱。但其实在古代,老者被认为是没有用的人。
向母亲生完孩子之后变成了老婆婆,那么这时候如果你不帮家里做饭,或者是帮这带孙子,那么你就是没有用的,而老公公也是一样的。而这时候双方也就是人们和这些老者,自己都会主动的去一个窑洞中自生自灭,因为一个农民家中,食物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多吃这口饭,不如把这口饭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且孟子还提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伯夷和姜太公都是我们在历史中一个大名鼎鼎的人,而在他们老了之后又被人们称作为大老,而他们是有道之人。
所以说有道之人追随有道之君。
那么推行仁政的目的是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那当然是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你发自内心地想一想,你是一个国的国君,难道你真的一点私利都没有,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强,让自己统治的这个国家变得更强,而只是想要自己所统治的百姓,变得更好吗?当然不是说出这话你自己可能都不信。
但是如果说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厉害,但是要通过推行人证让人们庶之,富之,教之,然后才能够达到让国家变得厉害。
那具体举措是什么呢?其实跟上面差不多,也就是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两方面来说。从物质方面上来说就是要少收税,多耕地,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粮食。而从精神方面上来讲,让人们除了干农活以外,闲暇的时候可以在家里可以做到孝悌,在国里可以做到事君。做到之后难道我们就止步于此吗?当然不是。中国人说从自己推到家再推到国,最终要推到天下。最终我们应该要让天下归心,要统一,而不是就止步于自己的这个小国达到了强大而不是让整个天下。
那梁惠王会采纳他的建议吗?很明显是不会的。
因为当时,这个国家的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他可谓是被三个强国夹在中间的一个小国。而且当时,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几乎是这个国都快要到灭的程度了。
那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去打仗去试图反抗。但是我们说过打仗需要兵,需要人,而且还需要钱财,但是钱财和人力又从人民那里来,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如果我们想要让国活下来,那么打仗是必不可少的,那既然要打仗就要人要钱,但是如果去要人要钱,那人无法活下来。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让人民活下来,就不能去收税,不能去收人。那这时候国家又处于了一个危险的状态。所以这个国家现在处于一个退一步是死,进一步还是死的状态。这是梁惠王的两难抉择。但是想让国家有出路,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天下统一。但是从他现在的处境来看,达到这一步还是一个很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