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督导(二)
我经历过两次督导了,尤其是我在现在的学校也经历过一次,所以总以为不会这么快轮到我们。但是这学期开学后没几天,接到教育局文件,本学期两所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质量综合督导,我们学校就是其中一所。
尽管有点意外,但这是没办法违背的,我们肯定要认真迎检。事后,我也跟相关督导领导说起过,负责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之所以这么着急地安排我们接受督导,是怕我调离学校或者退岗,因为我在这个学校的任职时间之长已经创了相城区所有校长任职时间的历史。他还说我们学校是作为样板学校接受督导的,如果我不在这个学校了,这么多优秀经验就没办法得到总结推广了,因为原则上两内之内的新校长所在学校是不安排督导的。督导负责人因为条线分工的缘故,并不知道我原则上是不会再调离这个学校的,他对我所说的话自然也是在美化我们。但是,我的压力却倍增。10年前接受督导,我是新校长,学校确实也没有特别值得推广的地方,所以我们真的是没什么压力。现在接受督导,很多领导专家可能对我们寄予厚望。一旦来到现场我们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好,那不是很糟糕吗?我也把这种担忧在行政会上表达了,其实大家和我的心情一样,也挺担忧的。
但是在担忧也要积极面对,首先我们需要上报准备接受督导的时间,然后局里再协调。我想时间拖得越长,大家的心理压力越大,准备的时间短一些尽管会累一点,但是煎熬的时间也会短一些。我希望大家在五一小长假的时候能够轻轻松松过节日,所以跟大家商量初步定在四月底。时间报上去后一直等待,最后确认区里同意我们在四月底接受督导,于是我们开始全面准备,那时候离四月底大约是一个半月。
督导准备最大的两项工作是资料准备和课堂教学。比较幸运的是,我看到文件中提了一笔,可以做电子材料。看到文件我一开始很坚定,已经跟行政们吹过风。但是后来遇到另一所学校的领导,说他们学校都在准备纸质材料。我说文件上不是有可以做电子材料吗?她说她问过上学期接受督导的学校都有纸质材料。我继续追问,上学期文件上有没有说可以做电子材料,回答说也有的。这下我可困惑了,从心底里来讲,我真不想做纸质材料,因为电子材料我们都有,只需要分门别类整理一下,而且这次按照三类指标去准备,很多材料有重复。如果是电子档,只需要复制黏贴,无论是人力物力都节省。我曾听上学期接受督导的一位校长说过,做好电子档后光打印就用了几天几夜呢!思想斗争很激烈,我甚至联合另一所一起接受督导的学校不要去顾上学期的学校,从我们开始做电子材料。在困惑和迷茫中准备着,但总不是很定心,后来我亲自问负责督导的王主任,王主任坚定地说,可以做电子材料。我激动得都快飞起来了!拿到了“尚方宝剑”,我们就开始踏踏实实准备电子材料。
这次准备材料其实更多集中在教导处、德育处和党建口子,教技室也涉及一些,其他部门涉及很少,所以这几个部门确实很辛苦,上完课后一直在准备材料,连双休都在学校加班。我们两位分管校长不但要自己做材料,还要准备督导当天的一些展示材料,比如我们的“我喜欢你同事”“我喜欢你,老师”’我喜欢你,孩子“宣讲故事结集,还有我们的叙事者结集,从整理材料到印刷,到校对,都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但是我们两位副校长非常给力,克服一切困难认认真真准备。
剩下一两周时间的时候,督导日子最后敲定了,不是月底,是22、23日,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又减少了几天。得知具体日子后,我们全力以赴准备课堂教学,人人准备,年级磨课,一轮又一轮试上,因为这个课是专家点的,最后反馈的时候要统计优课率。做材料其实我并不担心,但课堂教学我还是很担忧的,一是准备时间短,二是不确定性太大,三是前来督导的专家个个都是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他们给优课,其实真的很难的。在准备课的同时,我们还准备了社团展示、大课间活动展示等,我们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总之,这次督导必须全方位展示。
那些天,学校主要部门负责人和校长室人员真的身心疲惫,工作量和压力都非常大。我们一方面盼着早点结束督导,另一方面也深感时间来不及,无法准备到很充分。但是督导还是如期进行。两天的时间督导组马不停蹄听课、看材料、访谈、看现场、看社团展示……他们的工作强度真的也特别大。但是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肯定,这也让我们心底有了更多的踏实感。
第二天下午,正式反馈,教育局领导、政府领导都到场,这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候,我们全体行政领导和教师代表也都参加。专家们一个个进行发言,让我们特别惊讶的是,每一位专家都对我们的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些评价甚至让我们有点惶恐。我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一个多月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最完美的结果。感恩督导专家们对我们的赞誉和指点,也感恩我们的行政、老师的全身心付出。
督导结束,专家们回到各自区域后,还对我们的学校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有的把我们的校本课程要了去,说自己学校也要参照着去做;有的立马有校长联系我,说要带团队来参观学习。截止今天,已经有四所学校,六十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因为督导专家的推荐,让我们与苏州大市很多学校又了更多的接触,更多的交流。
督导已经圆满画上句号,但那些人、那些事却永远让人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