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节日里总有一些特殊的记忆涌上心头,想逃都逃不掉。今天是清明节,本不想去写什么,但是记忆总在脑海里似乎也是一种压力,不如释放出来,不管用什么方式。
看到家人群里发的图片,不由得想起很多不想去回忆的事情。也许我一直以来从来不曾强大,所以,我通常遇到一些让我不想接受的事情都总是用逃避的方式对待,面对记忆也是如此。
这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家,记得我五岁的时候住进这个当时轰动了整个苏木(等于一个乡)的五间砖瓦房里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们乡下,很多人可能还住在土坯房里,即使砖瓦房,也基本都是三间房,都没有盖五间的。所以,当时我的父母盖这个房子的时候整个村里很多人过来贺喜。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父亲的记忆是比较模糊的,从我记事起,似乎没有跟父亲说过几句话。对父亲更多的印象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都是些“家大业大”“万元户”“厉害”“好人”等概括型的一些评价。可能听的最多的是“万元户”。那个时候家里牛羊多,收入上万,可能就是“万元户”了,“万元户”当时来说就是有钱人。当然,父亲不仅仅是有钱人,他十里八乡很有威望,有人说,我父亲跺一下脚整个乡都得振一下。当时我听别人这么说的时候觉得我父亲是个很厉害的人。但是到底有多厉害,在后来我遇到的几件事情上得到了稍些答案。在我看来父亲可能不是很厉害的人,但一定是个好人。
记得那个时候父亲主持“那达慕”,每年的“那达慕”举行的特别的隆重,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都来参加送礼,周围各乡村代表,个个村民送了多少礼父亲都会一一记录,并在“那达慕”结束时广播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我们作为小学生每个人也都有福利,有很多笔,本和一些糖果。但没有一次父亲多给我们一个本或者一支笔一块糖。而对家庭贫困的同学,父亲会多给他们发几个。
“那达慕”几天会有各种商贩聚集在那里,小朋友们会买各种好吃好玩的,但是作为“万元户”的孩子,我们基本没有零花钱可以去随便买东西,因为除了给我们的那几块钱,多的一分都不敢伸手要。因为父母都是不希望我们把更多的钱花在吃喝玩儿上面的。而我就是那个最听话的孩子,所以更不可能为了买吃的而伸手要钱。
村里的很多人得到过父亲的帮助,记得有一次,有一个村民大晚上的过来找我父亲,说自己想结婚,却没钱结,再拖女方就要退婚,他说到明天早上还凑不齐钱要如何如何的,当时父亲二话没说就给他借了他要借的那些钱,那个大哥激动的在地上不断给我父亲磕头道谢,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大哥激动万分的样子。
村里谁有困难,只要找我父母亲的,我没有见他们拒绝过帮助。就连走街串巷卖菜收破烂的,在风雨天没地方住,父母总会收留他们在家过夜,还吃好喝好的招待。父母总是说:人没有高贵贫贱,只要人品良善,都值得关照。
在小时候,每到过年,大年初一到初八我们家是最忙的。从大年初一一大早开始,给父母拜年的人就会络绎不绝,家人们从早晨忙到晚上,客人们来来去去的,有时候连吃个饭都只能找个角落,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甚至有时候被彻底忽略(因为除了弟弟我最小,而弟弟是最小的所以一定不能被忽略)饿的不行了才敢去找姐姐或者母亲,才能弄一口饭吃。 当然,就是不忙的时候,家里的牛羊多,所以他们每天都是很忙碌的样子。而那个时候家里各种规矩很多,并且我是那个最守那些“规矩”的,最“懂事”的孩子,所以,在家里我基本是开饭吃饭,开学上学,放学写作业,其它事情都没有机会参与的人,也因此,从小和我的父母说话的机会很少,尤其跟我父亲。
只有那么几次,父亲让我一个人留在他身边,给我讲历史中的几个杰出的女性人物的故事。然后告诉我,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成就人生。(或许是我的学习成绩很好,父亲希望我长大以后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吧)。听父亲讲的时候我只能乖乖的听着,虽然觉得那些人物离我实在太遥远了,但是也丝毫不敢表露出来,只能表现的特别认真的样子来听。听完了父亲还会考我,问我故事里的人物,她的智慧提现在哪里?我会支支吾吾的答个一知半解,父亲就不再往下说了,我也就“解放”了。 后来发现,就是因为觉得那些故事只是“故事”,离我实在太遥远,从而我一点也没有吸收那些人物身上的智慧。
父亲知道我身上最致命的缺点,并且告诉我,如果不改掉,我的人生很可能没有办法有成就。当时听的时候心里想:怎么可能呢?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说我,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各种缺点,为什么我的那么一个缺点却能影响我的一生成败呢? 但是现在我深深地知道,原来父亲告诉我的,就是我最致命的缺点,也正事可以影响我一生成败的缺点。
关于父亲,关于母亲,如果真的要去写,用长篇小说的章节可能都还写不完。在还没有勇气去回忆更多,还没有勇气去表达更多之前,还是乖乖的,不要想太多的,乖乖的守护着自己这颗心吧。如果有一天有勇气回去,那么让一切记忆从头来过,让赋予我生命的,曾经赋予那片土地太多太多的父亲母亲永远被铭记。因为那片土地,也是因为他们曾经的付出才会变成后来那么美丽的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