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构思这个《十年》的专题已经很久了,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回顾一下过往的十年,展望一下将来未知的十年。
因为我的过往的十年里都有写字的习惯,而我又不希望仅仅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过往的十年,所以也就有了我眼下的这个构思,即用过往的文字与现在的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回顾一下过往的十年。
因为在2005到2009年,我家里面是没有电脑的,所以这期间的所有文字均是我手写在日记本上的,为了我这个十年的纪念,我把当年笔记本上面的文字抄打在这个用电的「笔记本」上。
十年的故事实在会显得太长,所以暂时决定分成三部分,即2005--2007为第一部分,2008--2009为第二部分,2009--2012为第三部分,2012-2015为第四步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之。
我这样一个关于十年的回顾与评价并不想谈论过多的背景,并不想刻意地在前面介绍我自己,但是为了让你更能理解,我还是要主动的解释一个事情即「2005年本人12岁」,我更愿意这样一个回顾与评价只是写给我自己的,当然如果你愿意读的话,你仍然能够从文字中了解到我的过往,这也绝不是问题。
当然,细细读来这些文字,很多时候确实会看起来很像流水帐,即使是前不久我看过的奥斯卡热门影片《少年时代》也是如此,但是,这就是boyhood。
正文
2005年
《春天-------「人」》
春天这个季节,的确是让人轻松的。有人把它比作母亲,因为他为我们做了很多事,而他却毫不怨恨。它又像是一个坚强的人,无论经过怎样的风雨,他总是不服输,不气馁,勇敢的去面对。
春天一来的时候,就像是个刚生出来的孩子,柔弱且令人喜爱。
大概只有三两天的功夫,春天已经成为一个顽皮的小伙子,河化了,天气暖和起来,没有了烦恼,多么的可爱,多么的纯洁,在微风中,他欢笑着来了。在微风中吹拂大地之时,当燕儿在空中跳舞之际,我在哪,他就在这风声,雨声之中欢笑着。
半个月的光景,留数上长出了柳枝上的嫩芽,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呀,多么的可爱呀!
匆匆然的时间,春天马上将度过他的这一年的旅程,后接替他的夏天,春的「老年」,一定是很享受的,春之「老」其并不老,是心犹盎然向上的,朝气蓬勃的,他的脾气大了吗?不是的,他的脾气还是那样的温和,那样的让人舒服,春之老年唯一的遗痕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的逍遥了,这儿开一朵花,那开两朵梅,这出一片红花,他外带来的是夏女士,他将要夏天带来,将之后的世界带出来。
春天即将过去了吗?夏天即将来到了吗?这问题答案都不会相同,春是无始无终的,明年,我仍会见到我可爱的春天。
2005年4月9日
短评:再也不会写这样的东西了,我当年竟然也写过景物,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了。看了看,全文大概500字左右,在十年前的我来说,基本上就是当年的作文的字数要求。而这篇文字的格局,也基本上就是作文的布局,只是不交给老师罢了。
《奥运》
记得那是2001年的某个夜晚,我还在炕上看书,电视机开着,只是偶尔看了两下画面,精神全集中在书中。
忽然,一个声音我注视了下电视机,一句英文中夹杂着一个城市的名字------北京,我一时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北京与这话有何含义呢?
那时我还小,不懂得什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同学之间说起了北京奥运的事,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我看到的竟然是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策划那个为奥运会主办国的精彩瞬间。
奥运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活动,最早的奥运会是在希腊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是1896年开始举办的,奥运会是一个伟大而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赛事,我国自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重新参赛,并且由一个射击运动员拿下第一块金牌,而后我国运动员先后在各界奥运会崭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而成绩最好,奖牌数最多的是这次2004年雅典之战。
应该说,是奥运会成就了运动员,也是奥运会让我们中国扬眉吐气,展示出来的是在体育方面,我国绝不次于某些欧美国家,最典型的例子是这个跨栏运动员刘翔,他确是很了不起的。
短评:还是很惊讶于十年前的自己,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写个奥运会,和自己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但是实际上仔细一想,也是有理由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我的家里面还只有一台电视机,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于是我似乎本能的希望想把这些了解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的查阅,尽管实际上后来发现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了常识。
2006年
《长大》
我愿立刻长大,长成一个人。
我愿立刻长大,变成有抱负的人。
但有时我却不愿长大,不愿承受承认的责任和负担
但有时我还愿停留在这短暂的时间里
细细品味其中的欢乐和笑声
时间对于我是矛盾的,长大对于我同样有矛盾
我知道我会长大,
却不知道长大的我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春风吹过我心扉
让我心潮澎湃
温暖的海水吹刮着我的面庞
吹刮这我这颗青春之心
我愿成为一个志士
成为一个英杰
长大我可否做到
长大的期限还有几何?
我多会才算是真正的长大?
那就时间来告诉我吧。
2006年12月16日
短评:当时的自己还是在乡里面的中学在上初中一年级,当时的自己迷茫的很,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大多半的原因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大多都已经辍学了,所以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有了我这样一个自问自答式的短文。当然,那时候的自己大概是对现代诗歌很感兴趣,模仿着现代诗的样子来写,只是这所谓的「诗」如今读来,幼稚的很,却也是朴实的很,正符合了我当时的想法。
《人生》
王老师的死给我的感触很大,人生恍惚几十年,如风如梦,一般擦肩而过,忍不住叹息。
或许一个人的死是很平常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当一个还是很年轻的生命停止,而你又和他又有几面之缘,更曾经祈求上帝留他在人间,然后却让你失望时,你会更为这个生命感到可悲。
一个人死的应该有价值,波老师死的有价值,让同学们为他捐款,献爱心是一大表现,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又是一大表现,四十五岁的年轻生命会因此而终结吗/我想是不会的,正如课本所说的那样,「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相比而言,我更替某些人感到羞耻,当王老师的病情恶化急需要用钱时,正值圣诞节前,很多同学竟然给好友买苹果,也不愿为王老师献爱心,这让我感到很可悲,一个苹果2块钱,他们完全可以用来买两个苹果的钱捐款,他们没有这样,他们是节衣缩食的买苹果,一分不出的捐款。
人生嘛,难免会做错事,我的人生,王老师的人生各自不同,我不知道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但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有「人生价值」的老师。
一个人应该奉献,正如王老师奉献知识,奉献时间 ,他生命垂危之际,我希望看到有人能奉献爱心,正如那句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死不能复生」,但像他这样的老师,这样的人生是会源源不断永存的。
短评:先说一下背景,这个王老师没有教过我,但是教过我的父亲,他曾经在我们村子教小学,后来来到了我们乡里面教初中,就在我上初一的这个学期,他身患病症,学校里面鼓励我们捐款,我将此事告诉了我的父亲,当时我没捐几块钱,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人因为病重而需要捐款,而最后又不治而亡的事情,有了几分感触,在当年甚至上升到了题为《人生》的程度,文中的观点时至如今,已经不尽赞同了,文中的表述的稚嫩也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说人死而不死的那段实在是矛盾,实际上只是想表达一种人死了但是精神还活着,但是却矫情的说了那么多的话,也是醉了。我并不认为当年写这样的一些东西很幼稚,这个时候不夸张的讲,恰恰是一个人三观初步形成之时,有这样的事情让当时的我梳理一下三观,也让现在的自己看一看当年的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当年的自己想过很多关于「时间」这个话题的东西,这显然是与当时的年龄不相匹配的,但偏偏确实是这样,大概是看了很多无聊的电视剧,语文课文吧,其中最著名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朱自清的那篇《匆匆》了,如今想来,真是毁人不倦的,那篇课文搞得我当年神经兮兮的,想那些不相干的东西,如今的自己已经很少再回考虑所谓人生,时间这样宏伟的话题了,最大的话题也就是「前程」。
2007年
《记忆》
三年的时间长吗?一般人认为三年不长,而在我看来,三年的时间我经历了很多,绝非是下半生任意三年所能够比的。这三年,我从稚弱渐渐成熟,由游戏人间道懂得负担责任,我所感受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我在我的日记中曾记录过重要事件,曾记录过游戏的场面,我从2003年9月1日主动记日记起至如今,已经三年长了,就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我记录了他们中的一部分,这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每读到这件事,我心仿佛也会回到那个时候,同时也会禁不住叹息「时光飞逝啊」。
记忆中,记录中的我更天真,更让我感到钦佩,我曾经因为天真亲手埋葬过一只麻雀,而现在,如果在地上还有一只死麻雀,我可能只会一声叹息,悄然走过,我真想回到当年那个时候,同那个时候的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开心的度过每一天,但是我也清楚的明白,时间不会回去,所以在一声叹息之后,好应该将度过以后的日子,勿浪费光阴。
2007年1月7日
短评:如今看看这样的一篇日记,我的心情也许就像是当年的自己一样。想起了曾经在微博上面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回顾过去的自己,只会发现过去的自己很傻逼,很天真,而实际上,现在的我们自己依然很傻逼,很天真。关于葬麻雀那事,当时应该还不知道有林黛玉葬花的故事,不然的话,以当时的我来讲,也一定会将它们对比个一二的,至于葬麻雀本身,我估计我自己会记住一辈子的。
还有一个很可笑的记录,说这三年是我的人生中经历「绝非是下半生任意三年所能够比的。」,似乎是很难以想象的。十几岁的年纪不知天高地厚,就说出这样的话来也足见幼稚,但是就是这样幼稚,这样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未来将会更加艰难,才有了今时今日。
《学路之黑》
今日,我见到一新闻,说记者到香港去采访,便就到了城市大学,和一个大学生走进这所大学,一同了解它,了解这个可爱的城市。
起初,我所认识的,我所想哟啊看到的是一个优美的教学质量较好的大学,但很快我就没有了这个念头,单单只有一个字------钱。
一个学生每顿饭20元钱,每天的花费就达到了六七十元,住宿费更令我难以想象,四千多快一月的住宿费是足可以让一个山区家庭吃饱穿暖一年吧!山区家庭每年后入可都到不了1000元呀!那所昂贵的大学令我「害怕」,想起那天看电视,伯克利大学每年的学费达几万美元,比起来这所香港大学,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城大确实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他基本上可以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起码也是在收费上。
想一想,自己出外就餐一顿也就三块钱,人家竟20块,再想一想学校里收住宿费60元都嫌高,人家月钱就四千多块人民币,真是不能比的。我也不想比,与人相比,或卑或负。可我只是心有余悸,我日后倘若考上大学我只是说的假如,我都不知如何选择学校。重点,每年好几万,普通的毕业后就业单位又看不上你,正像那位城市大学的学生那样,他就是想现在花点钱,日后就业便不愁了。
我们这种人,在村里中等的都发愁,更不要说那种真正贫困的人了。他们又该怎么办,我又只能这样了,自我安慰吧!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业我就只学会了开朗。
可又可换个角度,那些大学总是会给些经济政策的,就连政府也是会帮助的,前途无量,何必现在为了那些几年之后发生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便走一步算一步吧~!而我所说的,只是人家的收费条件,难道该我妒忌吗?
2007年6月28日
短评:看到这个题目,我还很是不解,后来看了内容,才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于上大学觉得是一件很神秘很高大上的事情,看得这个节目我到现在也仍然记得应该是《东方时空》,如今再来看这个日记,其实依然能够感觉到当时的迷茫,对上大学这件事情很期待觉得他很神秘很高大上,但又在这个时刻发现原来这件事情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然后就是各种猜疑各种分析,甚至连自己也会用上这样不确定的表达「可我只是心有余悸,我日后倘若考上大学我只是说的假如,我都不知如何选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