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耐心或好脾气很多时候就是适当降低期待。
平时对孩子的责骂、对爱人的抱怨,归根结底都是在以自己过高的心理预期去衡量对方、要求对方,忽视了对方的能力和感受。
对越亲密的人,我们的期待往往越高,要求也越苛刻,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他们更好,容不得一点错误。但这种期待往往让我们变得不够幸福,经常会被一点小事弄得鸡飞狗跳,导致不必要的情绪消耗和波动。
特别是在婚姻生活中,一方的期待越高,其幸福感就越低,因为他(她)总觉得对方应该对自己怎样怎样,如果对方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自己就会不开心。
积极运用——幸福取决于你锚定的对象是谁
《清醒思考的策略》的作者罗尔夫·多贝里在书中说过他在修道院经历的一次“心理锚定”。他说那里的餐具都放在一个棺材造型的黑盒子里,吃饭时人们必须打开“棺材”的盖子才能拿出餐具。这个过程会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你其实已经“死”了,现在发生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是额外的馈赠。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们就会更加珍惜光阴,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激动的情绪上。
叔本华也说过:“人生的幸福不是寻求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即使我们在某一领域取得了成功,也应该时刻保持觉察,时常对不断上调的心理期待进行清零。因为世间获取幸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主动降低心理期待。——周玲
感悟:
人生的很多痛苦都来源于:欲求不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都懂得道理,却常常被忽略。最重要的最平凡,最平凡的却最容易被忽略。
只有当死亡来临时,人才会意识到活着最重要;只有当病痛来临时,人才会意识到自己身体最重要;我们常常放大自己的欲望,无限的索取,以为拥有了就会幸福。
殊不知,幸福不是得到,而是不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