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3月23日,上午,“姚策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因肝癌病重离世,各网络平台关于此事件的各种报道和网友评论铺天盖地,其中不乏许多不负责任的言词,让人心生唏嘘。
谁之过?我能做什么?我似乎只能安静的走开。
正好今天早上晨读《论语》,读到这一句,
8.14.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想借来一用。
受害者之一姚策,已逝,年仅28岁。不舍幼儿无依,遗愿将骨灰运回江西。
我们不是姚策,他会有多少无奈,多少放不下,又会有多少痛与悔,谁能知道呢?
28年的人生种种,成长与热血,亲情与美好,病痛与爱恋,又怎是外人能够体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错与对,对姚策还有多少意义?恐怕姚策只盼所有爱他的、他爱的亲人们,能够相安和谐,好好的活下去。
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既不是姚策,也不是姚策的亲人和家人,且给于他们应有的尊重,给伤心的家属一些思念哀悼的时间和空间吧。
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静心,是非公道自在法律和人心。
以上,是从“姚策错换28年人生事件”开始解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此为解读的第一层含义: 尊重。
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决定。原则问题,还有公德和法律。
第二层含义: 不轻易评判。
如冯友兰老先生说,“’历史’与’写的历史’,乃系截然两事。”对于历史尚且如此,更何况正在是非漩涡中正在法律程序中的“姚策错换人生28年事件”呢?
各方的是非对错,我们远离事件中心,是难以了解事实真相并难以判断的。
比如当事人及亲属的情感、初心,比如房产的归属,我们作为旁观者,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猜测、肆意评判别人,我以为是不妥的。
听过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地铁上见一孩童吵闹影响他人,而其父亲不管,作者因而认为这位父亲素质低纵容孩子,然后提醒这位父亲之后,父亲抱歉解释,刚刚不久,孩子的母亲在医院去世了,因而孩子烦闹不安。
所以,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不了解真相、没有经历过,还是不要轻易下评判的好。
第三层含义:不干涉别家他国内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群体而言,我以为,往小了说,是不干涉别人家事,往大了说,是不干涉他国内政。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涉及到公共的医院错换问题,以及医院与个人的问题等,是非曲直,应该不完全是道德层面的事了,需要法律。
而从大的方面说,象美国这样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干涉他国内政,自然会引起他国的抗议。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各自先做好自己和自已的团队。不过,这并不是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固步自封或是闭关锁国。
我以为,以开放的心态,彼此尊重,和平共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此处的注解。
第四层含义: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不处在某个岗位,对这个岗位的业务技能未必熟悉,难以承担这个岗位的责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术业有专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第五层含义: 推卸责任的调侃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常被做为推卸责任的代名词。继续上两个解读来说,有人会走极端,你不是说不干涉别人别家别国吗,你不是说我非专业不要插手别人专业的事吗?那么,“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错吗?我袖手旁观不对吗?
我想说,做好自已是第一步,还得关心关心别人啊。善意尊重和强横干涉完全两回事,有没有?
AI机器人为何不能取代人类?我以为最重要便是情感与温暖。
地球是一个圆。缘与偶然,没有说只发生在别人身上。
尤其是非常时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所以,我以为,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误读为推卸责任,是不妥的。当然,偶尔做为调侃也未尝不可。
以上,为我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五层解读含义,最后回归“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应用吧。
如在日常工作中,主管和员工可以彼此尊重和信任,主管放权员工,员工信任主管。在家庭中,父母给于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孩子自然生长的个体规律,在社交上,君子和而不同,慎评判。
最后,错换28年人生事件仍在继续。如老子所言,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万事万物纷纷芸芸,必将返回各自的本根,回归清静恒常。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知道这个恒常的道理,才能够包容,才能坦然公正和周全。
且让我们心怀善意,尊重“姚策错换28年人生事件”中所有无辜的人们,
尊重尚未明晰的事实和逝者、受害者,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不轻易评判,
做好自已,思考自已,
我所说的所做的,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我能为未来少一些类似的问题发生做些什么。
且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静心,
是非公道自在法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