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到访中国,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访谈过程中蒙哥马利盛赞毛主席确定新中国胜利的“三大战役”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场伟大战役相媲美。但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战役才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作品。
“四渡赤水”这一战役的胜利也是红军从被动走向主动,脱离困境,走向胜利的标志性战役。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场战争能让“三大战役”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一、作战背景:
1934年12月红军“湘江战役”惨败,兵力从8.6万锐减到3万余人。1935年1月,红军突破战略要地遵义,并在此地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重新确立了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并至制定了北渡长江的目标。而蒋介石则派出150个团近40余万兵力出发围剿红军,当时的红军核心部队驻扎遵义,红一、红五、红九、红三军团分别驻扎在桐梓、绥阳、鸭溪、团溪共同构成保卫中央的基本防线。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三个师,南面贵阳方向薛岳的八个师,东面湘军三个师,北面上官云相两个师,另加川军刘湘的十个旅,西面云南孙渡的六个旅。这些部队四面八方围剿过来,试图将红军扼杀在此。
二、一渡赤水:
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一路北上到达土城之后被追赶而来的敌军包围,土城战役就此打响。但由于兵力差距、装备差距,土城久攻不下,并且敌方后援部队源源不断的赶来,毛主席当机立断,暂缓北渡长江的计划,转而指挥红军主力西渡赤水河。红军原计划本想打下叙永进而从金沙江而过北渡长江,但奈何叙永军强横,短时间内未能拿下,于是毛主席转而进攻云南扎西地区并成功拿下。此时的蒋介石猜测红军会继续北渡长江,一边加强长江沿岸的布防,一边继续指挥各地军阀继续向扎西围剿红军。
三、二渡赤水:
1935年2月18日,看似陷入包围的红军突然从云南扎西掉头东进,二渡赤水河,一个回马枪直接杀向贵州军阀王家烈,这一个回马枪直接打得敌军措手不及。从2月24日起,红军在5天时间内接连拿下桐梓、娄山关以及遵义等多个战略要地。(娄山关战役是红军伤亡100余人,共歼灭敌军600余人的傲人战役,这一战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毛主席也有感而发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这一著名诗词来纪念此次大胜)
四、三渡赤水:
重新占领遵义地区的红军又再一次遭到蒋介石调派的30多万军队的围剿,红军领导层多数认为进攻打鼓新场是最好的突破路线,但毛主席一人却持反对意见,应当进攻鲁班场。1935年3月10日,红军军委二部破译出一份电报,电报显示蒋介石预测红军会进攻打鼓新场,于是派出大量部队加强当地驻守,于是红军听从毛主席意见再度攻打鲁班场,鲁班场兵力强劲依然未能攻下,于是红军继续西上大张旗鼓三渡赤水河。越过赤水河后,军委二部再次缴获密报,蒋介石已然知道红军位置,于是再次派出大量部队前来围剿,此时才是“四渡赤水战役”的最强细节,毛主席运筹帷幄,当即做出决定,派出红一军团的一个团佯装主力部队向四川南部进军,而真正的主力部队藏身在赤水河边的深山里等待时机四渡赤水。
五、四渡赤水:
国民党军果然被表象所迷惑,主力部队成批次进往川南,3月21日,红军主力发现时机成熟,第四次东渡赤水。越过赤水后,红军派出两支部队佯攻娄山关以及遵义地区吸引敌军注意力,而主力军则向南直逼贵阳。3月25日,蒋介石从重庆亲自飞往贵阳督战,由于国军大部分主力还在川南,此时的贵阳兵力空虚,蒋介石被来势汹汹的红军吓住,赶忙又从云南紧急调三个旅火速前往贵阳支援。然而蒋介石万万没想到来势汹汹的红军并未攻打贵阳,而是绕过贵阳南下直插云南,借云南兵力被抽走的间隙成功的从云南渡过金沙江最终成功北渡长江完成最开始的计划。
以3万人突破40万人的封锁,转危为安,“四渡赤水”战役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典战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