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读书的欲望》,文章一开头,作者说“是欲念让食物活色生香。如果只是果腹,食物并不会那么迷人,就像人生如果只谈生死的话,漫无边际的时间就注定落寞。只有对生的欲念和对死的对抗,让时间充满了喜怒哀乐的内容,于是人生多彩起来。”
文章结尾,作者说“缺少,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让人们的欲念还有效,这样即便是最朴素的食物或者最简陋的书本都无比珍贵。”
这里,“欲望”不是一个贬义词,人因为不同的生长环境、个人能力,会缺少很多不同的东西,食物、健康、知识……“缺少”是千姿百态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时刻保持对“缺少”的“欲望”,才会让“缺少”越来越少。这样一想,“欲望”果然是个迷人的东西。
前段时间因为台湾问题,刷到李敖的两个视频,一个涉及政治,不作评论,另一个是他自己比较和鲁迅先生文章的不同,大概意思是鲁迅的文章经过层层筛选剩下的是情绪,他的文章经过层层筛选剩下的是资料。
暂且不论对错与否,他的《北京法源寺》倒是真真记了很多年,特别里面关于李世民的评鉴,关于真善和伪善的定义。其实用在这里是一样适应的。“欲望”本身没有对错,对错的是结果,一如真善和伪善,本意是好的,结果是坏的,那是伪善;本意是坏的,结果是好的,那是真善。“雷霆手段”和“菩萨心肠”并不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