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朝大乱时期,有这样一股势力冒了出来,他们势有取代皇族之意,最终却选择了辅佐司马家族。其中的武力担当就是今天要谈的人——王敦。
王敦和王导是亲兄弟,两人共同帮助司马睿站住脚,获得权利。王敦可谓是一位武将,世说新语中豪放这一篇总共有十三则,其中七则都是有关王敦的,一下就能看出王敦的豪爽豪放。
其中有一则是这样的:有一次文武百官都被叫去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经吟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唯独王敦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懂,可谓是无聊至极,看见有人在一旁弹古筝,便向皇帝说了一句:“我也会打鼓啊,不然拿个鼓来让我打打吧。”全场新的人寥寥无几,都等着看他的笑话。皇帝也是这样认为的,别拿出一面鼓,递给了他。但王墩街道古的那一瞬间,那让人敬畏的气场立马就突显出来了, 其气势之磅礴相当于一个军队。打向鼓的那一刻王敦表现的旁若无人,一点也不拘束,让全场人都为之赞叹。
还有一则,当地有一个富豪叫石崇,凡是到他家的人上厕所后都得换一身新的干净衣服,并且还是有婢女亲自帮忙换。别人觉得尴尬,宁可憋着也不肯去上厕所,可王敦呢,恰好相反,自顾自的就走进去,上完厕所后敞开衣裳,准备让婢女帮忙换衣。其中就有一个女佣恨恨的说道:“这个人过了一段时间后肯定会造反的!”
这名女佣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也许王吨这么豪放的人就不甘低人一等吧,也许他对权利太过渴望了吧,就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叛变,于是,经朝有名的王敦之乱就此拉开了序幕。王导还为此每天在朝廷里替兄弟谢罪,可惜最后王敦惨败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问我:“那么,你认为王敦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只能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这个人心怀善意,那么,哪怕他像秦王一样一口气灭掉六国也算好的,最起码百姓们都不会受苦。可王敦呢,他心中毫无“善”字, 依据请看下面这一则。
王羲之幼时王敦特别喜欢他,经常与他在一个帐篷里睡觉,一天他起的比较早,忘了叫醒王羲之。就直接和他的军师商讨军事上的问题了。王羲之突然醒来,还没完全睁开眼,发现一旁坐着王敦营中的军师,吓坏了,刚想跑出去。但是在思索了许久之后,则是选择把自己的口水涂抹在身上,装作睡得很死的样子。王吨突然看见王羲之还在帐篷里,便动了杀心,但看他睡得这么死,还是放弃了……
王敦这一生是十分壮烈,大起大落的,只可惜他心中无善,终究成不了统领全国的国君,所以,他这一生是失败的。
一个将士坐在军营外的空地上,手举一瓶酒,醉醺醺的喝了一口,看向即将冲来的敌军,没有慌张,甚至微微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