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后,空气湿润又清新,偶尔会从隔壁哪里传来一阵阵老太太的气味。窗外抬头望去都是嫩绿的树叶很清新,防盗窗的柱子总让我想到《铁窗泪》。
已经在家休息了1个多月,心情放松又舒适,读读书,看看论文,刷刷剧,聊聊天,骑骑车,走走路,做做饭。。。原来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
窗外的鸟叫声此起彼伏,这次回来又多了蝉鸣,吱吱啦啦的晚上有些影响睡眠。屋子被自己收拾的干净整洁又舒适,心情平静不慌张,每天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想做的事,这种感觉很美好。
可能是有时间瞎想了,或者节奏慢了下来了,对自己世界的认知有一些小变化。
听,对面楼的妈妈又在气急败坏的训斥做作业的儿子,歇斯底里。想了想自己有些庆幸,还好没有因为孩子把自己变成那个样子;又有些遗憾,有个小朋友就好像有个希望的小树苗,不至于在老去时和这个世界渐渐失去联系。嗯~ 甚至给自己算了算,假如35岁能有个娃娃,那50岁的时候,他才15岁,我还要努力工作赚钱养他,可能这就是自己现在享受单身生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代价吧。不过,最好还是有!
关于亲情,本不想写,但还是写了,前几天奶奶离世了,大伯门口那抹白绢纸、奶奶的脸、遗像上有神的小眼睛、唤我名字的声音。。。都是我记忆里清晰的一帧。遗憾其实我没有了,最后一面也见到了,93也算是高寿了,和爷爷合葬在一起。只是我怕她有,不能吃饭坚持9天的时光里,我怕她在等的人是我,可还是差了4个小时。。。
关于亲情,这场葬礼让我见到了几乎所有有血缘关系的不是很熟悉的亲人,奶奶的5个女儿2个儿子及其子女在这个时刻都亲近了很多。事后,我们这些直系亲人第一次完整的坐在一个饭桌上,拍了我记事起第一张合照。那种感觉别扭又亲切,这种新的尝试应该会唤起很多人内心的那种感情,反正我又开始期待会不会有下次这样的时刻。大伯显然也是被这种气氛温暖到或者是酒精,话很多,一次又一次邀我们举杯。
关于葬礼文化,这可能是一种很深远的东西,家里只有很老的人会懂一些,其余的只能靠办事的人张罗,没有了年轻人的羞涩和恐惧,我只想真诚的袒露自己的情绪,但是不得不承认也是被葬礼文化裹挟了一部分去。
最近想把自己手边的书都读一遍,怎么说呢,可能是年纪大了,刚读完的书甚至都完全不记得故事梗概,更别说细节。所以只能在读的时候记录一下当时的感受,希望日后能不断的去重新体会和感受。
生活,感受最大的是可能 =自我身体+自我精神+与他人联系 由这几部分组成。所以最近在注重饮食、锻炼身体、读书思考、学习如何表达自己情绪又不伤害别人、如何和别人沟通交流。
也许世界上的事情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认为,然后怎么反馈。如果我们能保持 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又不伤害别人+乐观地看待人/事+给出积极反馈,这样我们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世界。
关于价值,最大众的衡量价值的标准是货币化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我看来可能也不是最好的。如同我们做的工作,都被货币量化了,但是货币量化的高低并不是这个工作价值的高低,因为有很多不能量化的东西被忽略掉了。
曾经因为工作中一些不被看到或者被忽略感到难过,我问H姐在保持初心和变得圆滑世故之间我应该怎么选择呢?初心让我感到内心安逸,圆滑世故会让我得到利益,这种事情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很难抉择的,其实这并不是个选择题,是个比率分配问题。所以,我想对待很多事情,我们不要被这些大众的评价标准牵着走,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比如保持圆滑世故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一部分初心。这个比率比较难把握,可能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比率,但没关系找到当下你最舒适的百分比。
会有一些朋友催促我找工作。我自己在想,我为什么要这么着急的工作呢?它能带给我什么?
快乐嘛?肯定不是,还是现在这种散漫自由的生活更快乐!
金钱?是的,如果投身工作我就会有收入或者说是存款。在我的生命长河中,我着急这几个月迅速的投入工作是为了存钱,那存款多了又是为什么呢? 养老?为了老了的时候可以过的更舒适一些?我不认同这个投资,我用青春去买老年的舒适,这个风险有些大。1、我不确定通货膨胀,我也不知道这几个月的青春能为老年生活换来多少舒适;2、不确定老年是什么时候,我能不能活到那么久;3、老年的舒适和现在年轻时候的舒适再带给我边际价值上是1:1吗?
如果人的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我希望在这条河的每段路上都有不同的花盛开,而不是只在终点附近花团锦簇,花色单一。说这段话我的一个前提可能是“工作中是没有花开或者很少”,关于这件事情,我想我需要好好想想是如何?
最近和老闺蜜的一次聊天,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可能会总是把工作思维带入到生活中,就是凡事总想要一个结论或者对错,其实生活不是这样的,他不需要被执行,是随遇发生的,也不必一定有结论,生活是个过程,是我们轻轻的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