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火车上和一位妈妈聊天,她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足,也很有自信。于是难免有一种优越感,贯穿于言谈之中,约摸可以用“低调的奢华”总结。
我也只是淡淡地笑着。
现在想来,我大概是成熟了,没什么太多所谓“眼里揉不得的沙子”,什么都可以看得习惯。
成熟的世界,并不像想的那样糟糕。
你成熟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理智在更多地主导你的行为。
比方说,年少的时候你总是爱将所有的鲜花抱在怀里,希望所有的掌声都为你而来,但随着时光推移,经历了世事,你会懂得世间最难的不是“成功”,而是“周全”。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十五岁的你面对朋友的吹嘘得意往往下意识地泼冷水,拆台子:“什么?你爱吃这玩意儿啊?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费列罗吃起来很恶心诶。”当你看到对方原本开心到近乎得意忘形的脸变得尴尬时,你的内心陡然生出一种痛快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做不成亦舒的淑女。没有真正的自信,我们难以避免地拿着大喇叭将我们看了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人广而告之。然后攀比就出现了,输赢也变得重要。
你得意吗?你的世界开阔吗?
不行啊,我比你得意。我的世界更开阔。
瞧,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甚至会成为一种惯性,毕竟很多年龄成熟的人依然有这个毛病,像赵太钱太孙太李太凑到一起就是没完没了的口舌之胜。
不过我还是很感动,人真的会变成熟的。
十八岁以后,别人的感受被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概是明白对于社会人而言,周全是难得的品质,你究竟有多成功不是你自己应当关注的重点。
这会儿你会对那个刚接触到费列罗的朋友说,噢,原来你喜欢吃这个,好像是很多人觉得不错。
对方依然开心且得意,当然也许之后他会发现他有点儿可笑,但你的周全保护了他,也许他会从你这里继承这周全再给予别人。
当然,要想周全,你必须要明白自己正扮演着何种角色。
很常见的例子。班级聚会,大家一块儿出去BBQ,有无私奉献技术型的,有卖力炒热气氛型的,小公举、女汉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每次聚会我总是乐于扮演聆听者的角色,或者是把握节奏的所谓掌控全局的人。我喜欢观察大家,同时剖析自己,审视自己。
不可否认的,我也需要鲜花掌声或者只是细微的关注。所以当我看到一位娇弱的姑娘被众星捧月般关怀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姑娘有两下子。
然后另一个正经严肃白莲花的“我”就跳出来了:嫉妒是魔鬼!
于是我接下来的时间就开始留意她。她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处于无聊状态中的,其他人说说笑笑或是忙于烧烤,没人关注到她的独身。再看到她时,她坐在交通要道的椅子上,略有些虚弱的样子。
我上前去关心了一下,她表情苦闷:“都没什么我能吃的,我有点胃痛,休息一下。”我象征性地安慰安慰便走开了。
五分钟后,我在后院吃了几串培根金针菇就回到别墅里,这时她的身边已有两个男孩子,一个拍着她的肩,另一个在餐厅的火锅里给她煮她能吃的东西,由于这姑娘不能吃辣,于是男孩子猪肉全下在在清汤锅底里,然后服务周到地再给送过去。
姑娘终于露出了笑容。
那场面,在场的女生看着都不由得感慨“女人不作,男人不爱”。
然而我在想,这姑娘的行为,除了能求得一点儿安慰以外还有什么意义。一个团队里最怕出现无能还不懂得乖乖闭嘴的人,她不能给整个队伍贡献任何力量也就罢了,至少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捧场地吃,然而她却非要当一回主角,旁人看着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尴尬。
小范围地享受一下他人的关怀完全可以,但在整体氛围很好的情况下,在大家面前旁若无人地自我陶醉就太不周全了。
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小公举,不过演一个可爱但又不失端庄大气的公举绝非易事。
我从前最怕自己求全,最怕自己迫不得已。后来知道,予人周全便是予己优雅,即便很多言不由衷,但也可算作white lie。
何必棱角分明地君临天下,鹅卵石享受溪水潺潺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