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时隔一年又开始碎碎念
今天的碎碎念,源于跟一位年纪小两岁小哥的交谈。嗯,小哥也是95后。讨论的挺多,说教他的也不少,两个小话题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
话题之一:小哥认为自己的工资太低,但是却疲于参加获得更好工作的考试。
话题之二:小哥认为与自己无关的消息知道了也是无用,家里人从来不看新闻,照样过得好好的。
先来交代背景,三线城市的某区城区,房价在1.3左右,小哥刚大学毕业,工作上一天班休息一天,长白班或者夜班,没什么事儿,就是需要耐心,并且需要遵守纪律上规矩,一个月到手三千多块钱,如果运气好每完成一个指标可以多发几百块钱。
对于话题之一,跟小哥说:是你的起点高。刚毕业不需要辛苦的劳动拿到这个薪酬,不算少。诚然不高,但是这份工作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小哥无法理解,这还有人羡慕?我说:那是自然的,例如超市的员工,果茶在超市做过寒假工,其实寒假工的小时工钱是比正式工的小时工钱要多的,一个超市普通员工的工钱,一个月拿到手不过两千多,虽然上班时长比之小哥略短,劳累级别不在一个层次,休息也是单休制。游泳池教练跟救生员亦然,当然了,因为体育运动的年轻化大众化,忙碌使得工钱会多些,然而长期泡在水里并不轻松,做不到自己去经营游泳池也会被市场淘汰。再说手机店员工呢,基本工资也是很少,这个行业类比所有推销员,要靠人脉要靠嘴皮子要靠销售技巧去做业绩。再说环卫工,正式工待遇会好些,但是合同工顶着烈日扫马路,也是二十多张票子。这时候你要说工地工人一天头两百块钱了,那这苦你可吃得?工地工人的工作又稳当嘛?小哥哑然,随即反问:那你们公务员工资高啊。我笑:你这么年轻,不也可以考试?小哥:要考试,那我不行,反正最后比不得拼爹的。我说:非常认同这点,并不是消极对待,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但是要告诉你的是,拼爹与努力在本质和层次上有不同。努力的人,跟先天家庭条件好的人,没什么好比。努力的人,你要看到的是通过你的努力,对比同一层次的人,你能崭露头角,他们一年十万,你一年二十万,这就是胜利,你想着努力就能跟身价亿万的少爷们比,一步登天痴人说梦。身家条件好的,你要比他们更努力,去让子孙后代继续过上优越的生活。这就是我承认也认同的事实,而这些,都是量变。质变会发生,但在我们的身上还没有萌芽的出现,走好眼前路,别荒废了!
话题之二是因为开玩笑发现小哥没听说过很多东西,包括帽子姐事件“dongtu”这个组织,提及乔碧萝蔡徐坤倒是清楚地很。我很诧异但是小哥表示并不关心也与他无关,家里人也从小没看过新闻联播。我表示人得多看新闻,他执着的认为我所谓新闻就是电视上的新闻。沉默了几分钟,实然,新闻和消息对他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我还是跟他说:了解这个社会发生的事,与你的生活确实没有关系,亦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你并不会因为这些而不快乐或是快乐。但是这是信息社会,不得不说拒绝去接受新消息会与时代脱节,至少的至少,新的消息在完善你的认知。其实跟他说到这里我也词穷了,我甚至说不出接受新消息的作用,却在妄自强调反正很重要。碍于水平和层次,现在的我至少明白,自己不接受新事物也必须让后代接触到,让他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并且我跟小哥的交流总是有他不明白我意思的现象,正是他的认知与我的认知出现了本不应该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代差,在这个小城市,依然可以按照陈旧的方式生存,但是让一代一代人不走出去或是不能发展的更高,是对人类这个物种的亵渎。
跳跃性思维引导的自我疑惑:没有争吵没有冲突,就不会遭人诟病或是留下不好的印象嘛?画个方向吧,这段话特指工作中上下级之间,而不是同级别或者直接利益冲突者之间(包括情敌)的微妙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毕恭毕敬的工作是到位的,勇于表现的时候也在表现,甚至表现的很好,不该说话的时候总能保持沉默用行动诠释自己的明智与稳当。但是就是这么不公平,你还是被领导穿小鞋,或者说,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即使客观上没有暗箱操作,主观上的我们还是会对领导的思维有种种臆断。到底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