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决定成败
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简称MOT,指的是客户与企业的各种资源发生接触的那一刻。这个时刻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成败。因为对于客户来说,他会记住的,就只是那些关键时刻。有个企业家说过一句话:“能够成功的人都是会把握住“关键时刻”的人。” 为什么有些商家的产品销售量非常好?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顾客的决策?又是哪些瞬间让顾客觉得“值了”?这些问题就是那些“关键时刻”,抓住关键时刻也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消费者真正能记得什么? 我在一本介绍著名餐饮海底捞的书籍看到这样一段,那本书的作者写到:“我最常听到老板问我的一句话是:我想要加强服务这个点,把我们公司的整体服务拉升一个层次,超越现在所有的同行。我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乍一听很好,对吧?想要把整体服务拉升一个层次,很正常,没什么问题。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怎么觉得的,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观念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按照书中的一句话:这是许多企业最常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原因是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整体服务提升”是根本做不到的,就算你做到了,消费者也不会记得。就像那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所说的峰终定律,消费者会以“最高”、“最低”、“最终”这三个时刻作为经验自我的认知,其他都不会记得,所以,这样做的非常有可能是无效功,因为它没有抓住那些个关键时刻,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就是那些关键时刻。 举个现实当中经常出现的例子:几个人一起去买衣服,A挑了半天,导购很辛苦地忙进忙出,服务了一个多小时,终于,A挑好了六七件,准备要买,但B在这个时候却插话说:“我觉得你比较适合买某某品牌。”A就说:“是吗?真的?”C说:“对啊,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这时候,A就对导购说:“不好意思,我待会儿再过来买。”然后这位导购当场就不高兴了,她说:“不早点说,现在才讲,我都帮你服务一个多小时了。”这样一句话导致的结果大家都可以想到了,就是这一群人暴怒,说:“你这是什么态度啊?”大家看到了吗?导购说错一句话,前面一个多小时的服务,马上化为乌有。而如果导购这时候说:“好的,如果觉得某某家不满意,还可以回来买我们店的,我们店怎么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给这个导购带来一笔大生意。 这就是那个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说的“最终”,也可以理解为“关键时刻”。在“最终”这个关键时刻搞砸了的话,消费者只会记得这个搞砸的时刻,前面全部都会忘记。再举个例子,大家都喜欢在淘宝或者是其他网店上买东西吧,当我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客服一切都替我们着想的很好,到了快要付款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小细节令你觉得不满意,估计大概率你就不会选择买了,这个生意就泡汤了;或者是购物的时候一切顺利,你也选择付款了,但是到货的时候,你觉得有什么不顺你心的点,要么退货要么差评。这样的点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所以我们一个把握住这些个关键时刻。 所以说,企业想要提升整体服务,消费者是不会全部都记得的,你做的非常有可能都是无效功,因为消费者最容易记得的就是“最高”、“最低”和“最终”这三个时刻。只不过大部分的企业,没有让消费者有“最高”的峰值体验,甚至做出了非常多的低谷,也就是“最低”这个时刻,导致做的很多事没有被记得,被记得的都是低谷,而且被大量传播,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最常犯的错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企业,公司在不断增值,但是却在一夕之间破产。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住关键时刻,出现了低谷。 那么企业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问题出现在低谷,所以就不能有低谷的出现,要灭掉低谷。然后,要找到真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时刻,打造“最高”峰值。把企业的资源花在这几个关键时刻上面,消费者才会记得。 罗胖曾经在订阅号的一篇文章上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个年营业额300亿的公司,只因为几个选择的正确,净利成长十倍。这家企业就是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华航空”、“华航”,位于台湾。大家可能不知道年营业额300亿是什么概念呢。2017年,东航(东方航空)的年营业额是1000亿,南航(南方航空)是900亿。所以说华航是不大不小、不好不坏的一家公司,这样的公司想要实现爆发性增长,是很难的。 当时的华航低毛利的经济舱班班满,但高毛利的商务舱没有人坐。所以,想要实现爆发性增长就是如何让高毛利的商务舱能够卖得好,能够坐得满。那商务舱的客群和经济舱的客群,他们要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很简单,就是餐食、服务、体验、舒适度什么的。不过如果你想要从这里下手,估计上白费力气,因为这些词都是虚的,并不是真的MOT,根本没办法落地。为什么呢?就比如:坐飞机一定会想到的舒适度,那这个“舒适度”是不是MOT呢?当初华航为了改善这一点,花了非常多的钱,买了10架新飞机,这个飞机的座椅很舒适,可以平躺。但问题是,不管什么航空公司,只要有钱都可以买这个飞机,座椅都可以很舒适。所以,这也不是MOT。那究竟什么是MOT?罗胖在文章当中告诉我们了,就是睡觉这个过程。因为在飞机上,你做的时间最长的事情就是睡。没有睡好,就比较容易产生低谷。那些愿意花很多钱坐商务舱的人,大概率工作都很繁忙,一下飞机就要马上投入工作。如果他没有睡好,对他来讲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会马上变成低谷,他一定会记得。所以说真正的MOT(关键时刻)是睡觉的那段时间。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是一头雾水,睡觉有什么的,睡觉怎么吸引人?带着中国疑问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假设现在你正坐在华航的商务舱,一位空姐走过来对你说:“先生,您现在是不是准备要就寝了呢?”你说:“是的,有什么事吗?”空姐说:“好的,占用您几分钟宝贵的时间,让我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特色,我们华航有一个铺床的服务,是这样子的,这个座椅可以180度平躺,您可以先在旁边坐一下,我帮您做一个铺床的服务。”你站了起来,空姐开始一边铺床一边继续介绍:“我先帮您铺上一个新的床单,这样您睡起来会很舒服,同时我们给您一个新的被子和枕头,都是白鹅绒的,因为飞机上比较冷,我们担心乘客会着凉。同时,这是我们跟知名厂商合作的最新款的梳洗包,而且是限量款的,只有在华航商务舱才有,送给您,您待会儿起床后可以进行梳洗。那您的铺床服务已经准备好了,谢谢您搭乘华航,希望您一路到某某地方睡得很好,谢谢您!”那这个时候一般来说你会做什么呢,按照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来推测,你大概率把梳洗包放在椅子上,和自己的东西摆一起,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目的就是让朋友看到,秀一秀自己,“长见识了吧?飞机上还有铺床服务,没坐过吧?”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做的一件事。 角色再变换一下,如果现在你是坐在旁边的乘客,看到别人有铺床服务,你会想“我也要铺床,等一下我也要拍照。”这是在利用我们人的攀比心态,这样就可以出现一个连锁反应,空姐告诉你,你通过网络传给你的朋友让你的朋友也想过来体验,他再传给其他人,就像是那句广告语“一个传染俩”,而且利用现在的网络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一个点,就是能够有经济实力做经济舱的人,他朋友的实力估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说,我们必须在关键时刻让消费者感受到不同。 总而言之,所有的体验设计就讲两件事,一是要在这个时刻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二是要产生具有商业价值的行为。 就是这一正确的决定,使得那一家台湾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爆发性增长,净利成长十倍以上,把华航变成中国数一数二的航空公司,真可谓是关键时刻决定成败。 关键时刻决定成败的例子,可不只是存在于企业当中,还存在于其他的场合。再举个名人的例子:著名作家小仲马。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被编辑退回,大仲马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对他说:“如果你在寄稿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就好多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依靠你的名声成功,我要依靠自己。”为了不让那些编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他故意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创作。1848年,《茶花女》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长篇小说问世。它的绝妙构思和精彩的文笔打动了一位资深编辑。在面对采访时,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在面对捷径这一关键时刻,小仲马端正自己的态度,确定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不为捷径而迷迷惑惑,也不为一时的不如意而自暴自弃,顾全大局,目光长远。如果当初小仲马投稿这一关键时刻,小仲马没有被诱惑住,没有附上大仲马的名字,依赖鼎鼎大名的父亲,走捷径,编辑很可能对他网开一面,过稿率会大大提升。《茶花女》也就不可能现世了。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确定关键时刻的一念之差,的确可以影响许多事情的成败,小到售货员的业绩,再到一家大型公司存亡,还关乎名人是否能够成为名人,因此关键时刻是我们都需要想方设法把握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