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快乐”?
——读《失落的一角》有感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上心理课程时李不言老师讲《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时的“关于完形的思考”引用的一则绘本故事:有一个圆,它因为身上缺了一个角,不快乐,于是它动身去寻找那缺了的一角。哪怕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它也要去寻找它。由于缺了一角,所以它滚得不快。这样,有时候,它就可以停下来闻闻花香;有时候,它也可以和小虫说说话;有时候它还可以和甲虫互相超车,它很开心也感受到了快乐。它还是想找到失落的一角,就不断的找啊找,遇到了不少危险,也受到了不少伤害。一路上,它试了一个又一个角,但是都不合适填补自己缺失的那一个角。有的角太大,有的角太小。有的角合适,却不愿意做它缺的那个角,只想做自己的角。有的角也合适,可是它没有抓牢让对方跑掉了;有的角合适,可是它抓得太紧,结果碎了。
于是,它只能一次又一次无奈的放弃,和他们说再见。
它还是找啊找啊,后来它终于找到了,找到了它失落的一角。它太高兴了,急忙把角填补上去,于是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圆。可是,它发现因为圆形身体完整了,所以走路就滚得太快了。以至于它不能停下来和小虫说话,蝴蝶也没有办法在他身上停留;
它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哦……它好像明白了什么……
最后它轻轻地放下了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回来的一角,又能闻花香了,和小虫说话了,和蝴蝶嬉戏了······快乐也回来了。
我们有时会终其一生追求一种圆满与完整,我们可以也能够享受到追求过程中的快乐,可是到最后我们得到了圆满与完整的同时是不是就真的获得了我们内心想要的快乐呢?
“人为什么不快乐”,不切实际的比较会不快乐;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擅长比较”的人:家长们比孩子、妻子们比老公、婆婆们比儿媳、儿媳们比婆婆······等等,比较的结果大多会是不快乐情绪的诞生,人们似乎很难做到“知足常乐”,想想,一个人,常常活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是不是也挺可悲的呢?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优秀于原来的自己是不是会有快乐的感觉出现呢?
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说起来,人终其一生也都是和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允许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允许和接纳别人的不完美,目之所及,自然和谐,快乐也会从心底自然而起,嘴角也会自然向上,微笑会溢出来。
快乐是能听到心底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