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这个字有点丑。
拆解开来,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病了。佛家曰有三毒,即贪嗔痴,《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唯识论》中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大抵都认为过分的痴迷会引发我执,而我执又是诸多烦恼滋生的根源,痴只会要求更多,痴而不得便是痛苦的开始。
所以当有人兴致勃勃夸耀自己是书痴画痴或是痴男痴女之时,我多半并不觉得这是件值得骄傲和开心的事情,过分沉迷于任何一样事物都是危险的,要特别强调这里说的是痴,若只是普通的喜欢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
痴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7×24小时分秒纠结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弊端在于只关注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枉顾他人的感受和客观事实的限制,痴的这种状态有如毒瘾发作充满危险,这种危险因痴之程度不同而形态各异,小到因大量购买所痴之物而倾家荡产,大到为得到所痴之人而不择手段。痴的人痛苦,所痴之人或物也同样痛苦。
人们最常赞扬的痴可以算是痴情,我们常讲痴男怨女,但大部分停留在赞扬其痴的专一这一点上,却顾虑了怨这一不满足的痛苦状态。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决定了痴必生怨,过高的期望必定带来的是无法满足,执着于无法满足的情绪,最终不过伤人伤己。
曾想过若要我来对一个独立的生命负责,我怕是最不愿做的事情便是讲童话故事,因为太多的强调美好会造就对美好的痴,若是无法过上童话中的生活便会郁郁寡欢。作为一个被童话所伤过于痴迷纯净的人,在不纯净的烟火气中便会常游离其外,活的也不够真实,比如我自己。
这种游离在恋爱的时候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因着自身的痴而去要求对方的痴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因着自身的痴而去强求对方要理解和接受自身的一切不合理愿望,因着自身的痴而霸道的决定着对方前行的方向,更致命的是会因着自身的痴而失去自我。
何苦恨山愁水,不过一笑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