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这是中国当前的头等大事、百姓当前关心的头等大事,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在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心都不平静,都经历了很多起伏和波折,有恐惧害怕、有紧张焦虑,有忐忑不安,也有的笃定沉稳,信心坚定。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内心也经历了一些心路历程。在得知疫情严峻时,我也有一份助人热情和职业情怀,积极报名参加心理志愿组织,也在积极准备着在后方为当下需要的人做点工作,为疫情做点什么。
昨天我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愿者团队中,收听了王建峰老师分享的主题为《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讲座,王老师围绕助人者的心态、助人者的伦理和助人中的督导三个方面分享了当下很多心理咨询师关心的和面临的问题。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享感觉到受益匪浅。对自己的内在动机和心路历程进行了更多、更冷静的思考,我也在认真地问自己:在疫情下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的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
接下来借老师的三个问题谈谈我的助人心态:
1、是什么让我想加入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伍?
疫情突发,作为一个社会人,在面对一些重大的危机灾难时,人们难免会有一些助人、利他情结,大都想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做点事,这是作为人共有的良知。那么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本来心理工作者就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在当下我更有想为当前疫情社会做点什么的意愿和心态。但说起我的发心和动机,坦率地讲更多的是满足我的助人愿望,满足我自己的成长愿望。
2、是什么让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当下我可以做什么?在哪方面我胜任的。
心理学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长时间的专业积淀和个人成长。我学习从事心理咨询大概只有四年多的时间。在这四年多时间里,我迷迷茫茫、懵懵懂懂,虽然学了点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比起行业要求我还有很多不足,我现在真的可以帮助到别人了吗?我准备好了吗?
所谓的准备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常识、防控知识的储备,各种群体的心理需要,心理援助的程序、伦理、原则、方法,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以及自我心理上的准备。仔细地觉察以下我问下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我内心的答案是:底气不足的。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不是可以帮到忙而是可能会添乱。
3、我是为求助者而来还是为了自己而来
当我起心动念想要为所谓的疫情做点什么的时候。认真的想一想,我真的是为了助人,还是为了自助?是我需要成长机会还是求助者需要帮助?我感觉还是为了自己。
接下来我从助人者的伦理谈谈我的思考
志愿服务是不支付报酬的,但不等于对志愿者没有专业要求。心理援助是科学的、理性的、规范的和专业的。对于心理援助,想帮助人有热情这是好的,是但是单凭有热情足够吗?在助人方面我真的专业吗?我若想把这次疫情战场作为自己的成长或提升专业的练兵场,这样符合心理学的伦理吗
作为一个助人者,面对未知的疫情,面对深陷死亡和恐慌威胁的人们,我们很容易以拯救者、帮助者、优势者的姿态来面对求助者,如此高低强弱不对等,对求助者公平吗?如此我们还能感同深受深切体会他们的心态和处境吗?我们也很容易被求助者情偖或危机情境卷入而无法自拔,进而形成替代性创伤,可能让自己受伤也可能让求助者形成二次伤害。
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我们很多事都做不到也做不了,有时甚至是关照自己的情绪和身边最亲最近的人都做不到。但我们能做的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温度、有温暖、有爱的人,给他们陪伴、给他们理解、给他们抱持。通过陪伴,给他们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充满我们无条件的尊重、允许、接纳、肯定,让对方感觉到被看到、被理解、被相信、被滋养,让对方在当下可以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有愤怒,允许自己有恐惧。允许自己有局限,不管状态如何,允许呈现当下真实的自己状态。让他们在面对危险未知的环境中,有更多的确定性和掌控感和胜任感。少些焦虑、少些担心、少些恐惧、可以感知自我的存在,在以后的日子里,提升内在的生命力,多些应对的方法和力量、多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多些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最后借用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份觉知,要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可以做的?我不能做的?对自己多些认知,对情绪多些理解,对现状多些允许,有时认输是勇者的态度,承认现在自己不行可能是未来行的表现,这才是疫情时刻一个想要助人心理咨询师理性的心态和对人对己负责任的职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