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暑假了,和一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道,弟弟放暑假想让他出来锻炼一下,如果知道哪里需要暑假工的到时帮个忙告诉他一声。
他继续说道:弟弟下学期就高三了,学校课程排的比较紧,暑假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想尽自己所能让他来这边锻炼锻炼好好提升下。
我说:这个想法是挺好的,不过他现在临近高考,如果能够用这一个来月的时间在这上面花点心思,解决一些平常在学习上由于时间不够没能解决的问题,那样可能这个暑假过的更有价值。而今年暑假出来体验生活和明年高考毕业再出来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如果能够把这一个来月的时间利用好,让他在学习上提升一个层次那有可能间接改变的就是他的一生。
他似乎若有所悟,可能在思考我言语当中的合理性。
我继续说道:如果把高考取得高分考上一个好大学看成是一个目标的话,那么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大部分决策都是以这个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如果把你弟弟高考考大学当成一个目标,那么就要对比一下暑假兼职和学习哪种方式对实现最终目标的帮助更大。
他说:这个答案很明显,不过这些孩子们可能就不是你这样子想的了,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可能就有诸多问题了,譬如:难得躲开学校,孩子们自己想好好玩玩;或者父母不理解,补习啥的需要钱;有些家里支持,孩子也想,但是不懂得自己一个人如何学习等等......
我说:这个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遵循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有所欠缺。
他说:是的,这个是常态...
我说:或许你可以让你弟弟尝试一下「整体性学习法」,发明这种学习方法的小伙子,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
他问:这么牛逼,那肯定很难吧。
我说:其实就是因为简单,所以才及其有效。关键是通过整体性学习,能够很快地整合新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这样学到的知识很牢靠。他们是真正地“获得”了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远,而不仅限于书本所说。而且,学习方法核心观点都是想通的,通过一张A4纸也可以随时随地开始。
他问:好像你说的很容易似的,那你示范一下........
我说:「整体性学习法」不同的人用有不同的展现形式,并不是标准的,我就简单通过高中《历史》这门科目来简述一下自己心中的「整体性学习法」。
发散性思维:把你所能想到的全写出来
我毕业几年了,对高中《历史》也不记得多少,只有一些零散的残存记忆。
通过历史开始进行发散性思维,我最先想到的是世界大战,然后想到了比较牛的德国,美国,通过美国我想到了珍珠港事件,然后想到了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日本,通过日本想到了让日本走向富强的明治维新,接着想到了同时期中国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近段时间看过比较火的《盗墓笔记》想到了战国时期那里面盗墓的鲁国将军,又记起了三民主义,通过三民主义想到了中国近代史,接着想到了中国古代史,一直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发散.......
信息整合:二次发散
根据已有的记忆发散联想,记起来的越来越多,但很多都是零碎的。我们可以进行信息整合进行二次发散性联想,这样则可以通过以点带面慢慢勾勒出教科书的全貌。
通过世界大战,必然想到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联盟,还有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导火索。当然,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大战发生的原因和导火索是什么,这个很正常,因为这个就是我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盲点,不过没关系,先按照原先的思路构建整体框架。
大家可以看到经过初步信息整合的结果,把原先单个存在的知识点经过归纳整理纳入更为宽广的知识体系当中去。当我已经把所有能够想到的知识点全部写出来之后,再经过初步整理,这就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
构建知识地图
很多人说,现在网络社会如此发达,又有万能的百度,有什么不懂得我直接搜索就知道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搜索引擎能够解决的是一点线索的问题,如果你连要搜索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你又如何用好它呢?而知识分类以及知识地图可以解决我们从未知到已知的问题,同样也可以解决从微观到宏观的问题。
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参照教科书目录构建一个包含这个学科所有知识点的知识地图,再经过对比,便可以得知我们现在还有哪些是知识盲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检视自己的学习效果,这也是知识地图的好处,解决从未知到已知的问题。
上图基本上能够勾勒出高中《历史》的全貌,当然,如果我们熟练掌握所有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分类,譬如按照时间分类、按照朝代分类、按照皇帝分类等等。[上图引用逛逛]
结束语
最后,并不是说这个只能用于文科类学科学习,「整体式学习」可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也可以用于职场工作当中,关键看你如何使用。刚才开篇提到的书籍是《Learn More,Study Less》中文名:《如何高效学习》更多关联阅读[学的少却考得好],[整体学习思想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