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仪的连横战略,帮助秦国把齐、楚、魏三大国采取拉拢、分化手段,最后让秦国成为了最大既得利益者。这事儿让秦惠文王非常高兴,不仅封其为武信君,还赐封他五座城邑。
张仪到底是怎么把苏秦的六国合纵联盟给破了的呢?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离不开秦惠王对他的支持和信任;
其次,秦国带来的威胁,逼得六国结成合纵联盟,但这个联盟也只是一个形式一样的存在,大家面和心不和,纯粹是一盘捏不拢的散沙。这也是合纵战略的硬伤,而张仪把这点缺陷给秦惠王点了出来。
最后,只能说是张仪个人能力太强,而对手太菜了。
举个栗子,以被张仪连着骗了两回的楚国为例,看下楚怀王有多菜。
02
战国时期的楚国,从疆土上来说,一家独大。
齐国是不差钱的国家。一直采取“中原均势”的策略,维持各个国家之间的平衡。
秦国是战斗力强悍。并且商鞅变法后,国力也不差。
这三个大国都各有各的优势。且秦国和楚国一直都有联姻。与此同时,楚国和齐国的关系也不错,还签订过共同抵抗外患的盟约。
话说秦国崛起后,一直垂涎着楚国的广袤大地,却又忌惮齐国以“中原均势”的理由来捣乱,想当初魏国不就因为打赵国和韩国,被齐国拉下过两回?(围魏救赵、围魏救韩)
张仪为君解忧的时刻到了,向秦惠王表示这事儿他来摆平。
张仪来到楚国,游说楚怀王:“齐国做事儿不地道,要是您能和齐国断交,我们就把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割让给您,还奉上美女做大王的侍妾,咱们永远结为兄弟国家,共同携手未来。”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六百里地可是不小,还有美女呢!这么大手笔,就算得罪齐国也值了!
楚怀王高兴坏了,根本听不进朝上那些明白人的谏言。与齐国背约。
楚怀王一高兴,给了张仪大量的财物,同时还让张仪挂名国相一职,同当初身佩各国相印的苏秦一样。楚王又派了一将军和张仪到秦国去接收那六百里地。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一不小心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借机请了三个月的长期病假。
楚怀王听说后,很是自以为是地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吧?”就派人去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到齐国边境辱骂齐宣王。齐宣王暴怒之下斩断符节,和平分手成了开撕大战。
曾经的哥儿俩好,现在成了仇人。齐国转而与秦国交好。
齐、秦两国一交好,张仪也“病好”上朝了。这时,张仪才对楚国使者说:“我有秦王赐予我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
六百里地变成了六里地,楚国使者知道被耍了,返回楚国告知楚怀王。
楚怀王表示就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流氓行为!气得不行,不听臣子让他忍气不要和秦国对抗的劝告,一定要派兵伐秦。
楚怀王伐秦的举动完全符合张仪的剧本走向。
楚国刚一发兵,秦、齐两国共同应敌,楚军大败,失去了丹阳、汉中(不是今天的汉中,而是陕西商洛一带)的土地。
楚怀王暴怒之下,又一次集结全国军队,挥师伐秦,结果于蓝田再度大败。
再打下去就要亡国了。楚国只好割让两座城池和秦国缔结和约,想要结束战争。
秦国趁机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
楚怀王任性的很,此刻什么也顾不上了,一心只想弄死张仪,对秦国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你把张仪给我,我就献出黔中地区。”
在自己的性命和利益至上之间,张仪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秦惠王的选择。于是张仪主动向秦惠王请愿去楚国。
张仪一到楚国,楚怀王就把他囚禁起来,要杀掉他。
而张仪敢到楚国的底气,其实源于自己有位生死之交的好友靳尚。靳尚是楚国大夫,很得楚怀王妻子郑袖的欣赏,而楚怀王又对郑袖言听计从。
张仪被楚怀王关起来后,靳尚就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就要被大王嫌弃吗?”
郑袖说:“真的吗?啥原因?您说说?”
靳尚说:“张仪这个人您可知?他现在楚王手上,大王想把他杀了。但是秦惠王很重视张仪,听说愿意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来换取他不说,还要送歌姬美女给楚王。君王哪有不爱江山美人的?这事儿要真是成了,您想您能得了好么?您不如替张仪讲讲情,让大王放了他,让他记着您的恩情,秦国美人也就威胁不到您了。“
郑袖深以为然。
于是对着楚怀王梨花带泪地说:“作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
楚怀王对妻子的眼泪没啥抵抗力,开始后悔囚禁了张仪,不仅赦免了张仪,还像过去一样优厚款待他。
屈原曾表示反对,说:“上次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现在既然来到楚国,我认为大王会恨不得烹了他。如今您不杀他,还把他放了,还要听信他的邪妄之言,这可不行。”
楚怀王对屈原的谏言表示拒绝。
就这样,张仪结束了楚国行,完好无损地回到了秦国。
单蠢的楚怀王在骗过他一回的秦国人那里,一点记性都不长。以至于后来,又被秦昭王借着会盟的理由骗进了武关,逼他割地赎人,最后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的凄惨结局,让秦、楚之间结下泼天仇恨。
03
张仪后来又去各国游说,主题思想就是“连横”,说白了就是挑拨离间、从西向东挨个拜把子,说坏话,最后逐个击破,挑拨得谁都别想好好过日子。
苏秦当初的合纵联盟也不攻自破了。
再后来,秦惠王死了,张仪失宠奔于魏,转过年,就死在了魏国。
从张仪把楚国玩弄于鼓掌中,可以看出张仪的算无遗策,但是再好的计谋,如果没有猪队友楚.怀.王的配合,也是很难成功的。
赶上这么一个楚王,也难怪屈原会绝望地投江。
诸子百家之中的纵横家,其实也有做事讲究道义、品格高尚之人。只是没有苏秦和张仪这么做的天怒人怨而“享誉世界”的。
苏秦也好,张仪也罢,虽然做事无节操无下限,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士”们的一类代表。
中国历史长河中,“士”这个群体,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可谓散发出了堪称史上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