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教授《欲望的旗帜》读完了,这部属于他早期创作的长篇小说,让我再一次被他大气磅礴的文学造诣和匠心独运的巧妙构思所折服。
整部小说围绕一次国际哲学学术会议铺展开来,有大章,有小节,总体叙述风格偏重精准、严密、智慧。
此刻,我的头脑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他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使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一句一句表达出来。
这部小说展现出了作者强大的哲学知识体系,因为这是一次哲学会议,总免不了要涉及到黑格尔、王国维等古今中外的著名哲学家和“世界上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等基本的哲学问题,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哲学资料,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素材。里面也有一些独辟奚径的成语使用和文学专用表达方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这部看似篇幅不长的长篇小说,最大的亮点是,延续了格非教授一贯的离经叛道式的反传统小说构造方法,它更倾向于艾布拉姆斯文学理论中的“客观说”,以章节为阻隔符号,将文章分裂开来,进行多时空多维度的分别阐释,这使得小说的整体在构造起来显得颇为费力,却让读者的阅读感受充满惊喜和悬疑。看似四分五裂、破碎不堪的情节,实则严整有序、乱中有骨。
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环环相扣,从头至尾,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篇幅,每一个故事都紧紧地绑在一条铁链上,可作者将它们割裂开来,把本该属于胃腹的部分提到开头来讲。在开头,则把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隐去,换之以“护士”、“基督徒”、“嫌疑人”等身份名称。随着小说的整体推进,作者开始将这些身份一一揭露出名字。
直至结尾,你才能发现故事的结局。
除非你保持着超好的记忆力,否则你仍需要重读前面部分,因为那些提前讲述的场景在这里又重新布置,那些你之前囤量的疑问,在这里才豁然开朗。这又使得叙述语言免去了重复表达的繁缛,让人眼前一亮。
一部如此迷人的小说背后,是作者绞尽脑汁后的一气呵成,是潜心积累后的喷薄而出,是蜜蜂苦酿的琼浆,是故宫收束的宝藏,是一副盛世画卷,是一曲和寡高歌!
初读格非,是在“江南三部曲”系列,而今《欲望的旗帜》算是第二次相识了,可也没让我失望。这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也让我有了进一步想要阅读他的《褐色鸟群》《雨季的感觉》《敌人》《边缘》《相遇》……的冲动。
你会发现,遇见一位实力派的纯文学写作大师,会让你叹服一生,因为他的每部作品里都有源源不断的知识点值得你去学习,每次阅读都能满载而归,不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