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男女老少,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一览最新要闻,横扫明星八挂,或是在别人有家长里短里释怀自己的不幸,好多人其实白天已经累成狗了,晚上依然会忍不住刷屏熬着夜,好像那手机荧屏散发着如瘾般的吸引力。根据《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研究》显示,满分100分,成年人的睡眠均值只有65.8分。调查中,有六成人存在睡眠问题。“苦涩睡眠”约30%,“烦躁睡眠”约28%,“不眠”约13%,而理想的“甜美睡眠”仅占5%。从这个比例不难看出,成年人的世界里,能睡好觉的人真少得可怜,而熬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更有甚者开玩笑,“熬夜对身体不好,所以我建议你通宵。”这真是劝你拿生命去应证缺觉后果有多严重。
但是更多的时候睡不着不是不困,一整天都活在家庭、工作、他人、社会里说着言不由衷话,做着身不由已事,不断地违背自己内心去迎合顺从,却挤不出时间跟自己呆着,于是在睡前想有那么一会儿跟自己相处的过程。累到筋疲力尽地时候即使睡去了,舒服的只有身体,灵魂却无比煎熬——因为没有认真给自己那么一小会儿时间自由呼吸。熬夜的人,心事都重,生活背离初始的追求,幸福感早已脱轨。深夜里,褪去了身负的多重角色,看似机械的滑动屏幕,假装聆听与自己灵魂最近的对话。
被熬夜摧残的人们,麻木地被各种熬夜猝死的报道刷屏,心里比谁都清楚熬夜对身体有不好,可仍然心存侥幸,认为不幸不会那么轻意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一位朋友,春节长假还没完,就着急去看眼疾。她总是感觉眼睛热热的,爱流眼泪,滴了眼药水也没用。经医生诊断,她得了干眼症。这种病可能会发展成眼睑缘炎,严重者甚至失明。
当然长期熬夜伤的,不只是盯着屏幕的眼睛。一名曾经的同事为了追剧,两天三夜不睡觉。几天之后恶心、头晕,一头栽倒在地。她发现自己听不到声音了。到医院检查之后,被诊断为左耳突发性耳聋。医生说,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听力,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大多都经常熬夜。
熬夜像是在身体里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平时并不觉得健康受到多大的威胁,但熬夜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便会毁掉你的一切。
剥夺睡眠时间,大脑会产生类似于脑部受到撞击时的化学物质。所以晚上没睡好觉就头疼不是没道理的。睡眠对于身体和大脑的意义在于:大脑紧张工作时,细胞空隙间积累的废物就会一直堆积,只有在睡眠时间,这些废物才能被清除。
就像是做家务,我们会把收拾房间放在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如果一个月不打扫,家里就会不适合居住。
而人体的大脑也是一样的,若是长时间不清理大脑的废物,后果会严重得多,因为我不可能像换房间一样,给我们自己换个新的身体。
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令人思维迟钝,各种精神疾病都会接踵而来。
而与已经形成病态的失眠不同,当下很多睡眠不足的成人,是因为他们主动选择熬夜。
白天的工作压力大,很多时候不满意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所以总想着能在半夜偷点时间,找补回来。好像只有熬夜的时候,才有自己的空间,才能产生一种满足感,但这些都只是一种自欺的假象。因为让内心满足的心理仪式是无用的,我们要了解为什么明明该睡了却迟迟不肯放下手机,其实是一种拖延的表现。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复杂的心理问题。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气急败坏像小孩子一样“耍赖皮”:我就是要刷手机到困得不行才去睡。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它非但不能让人得到安慰,反而会加重焦虑。
因为,第二天总有许多必须完成的事情,而前一晚的休息欠佳会使精力完全跟不上。由于惧怕甚至讨厌第二天的到来,到了晚上接着用推迟睡眠时间来掩盖焦虑。力不从心的是,第二天如约而至时,自己早已没了力气承担晚睡的种种后果。早上醒来的时候,会感受到一些难过、悲伤、窒息,甚至会有恍如隔世不认识自己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便进入了使自己的精力不断透支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调适,最终发展出各种病态表现。
如何应对晚睡强迫,有人可能会说:“道理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要了解真正杀死人的不是心脏病或是高血压,而是不健康的心态引导的生活方式。
当你的身体吃不消,神经系统最先告急,不能承受更多压力,而选择了在生理上强迫你更加愿意用极致熬夜来获取短暂的“舒适放松感”来逃避身体知道的各种不适的信号。直至各种病态已痛苦至没有办法假装忽略需要依赖医生治疗。当我们有意识的要改变时,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制止恶性循环,从“早起”开始
调整时期,就算睡得晚,也要求自己七点起。因为白天精力不够,自然能制止当天继续熬夜。连续几次固定了起床时间,会让人把生物钟调到健康状态。
为了刺激自己,可以选择把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安排到第二天早上,特别是那些自己本身喜欢的,可以激愉悦情绪的事情。
2、给自己挤出静静发呆的时间,强制转移注意力
睡前逼着自己关上手机、电脑,给自己五分钟,闭上眼睛,让脑袋处于空白状态。那一刻,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要管,让全世界都跟自己没有一点儿关系,只要自己和自己呆着。你可能会觉得百般无聊, 可是通过静静地跟自己呆着来完成自我恢复,并且在各种消极的情绪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找回对自己的肯定,慢慢地便会进入到浅眠的状态,自我肯定释放出的满足感会引导你慢慢进入深层睡眠。
3、运动或放松
很多人会发现运动过后一段时间里人会比较兴奋,身体也会持续亢奋中,但选择适量的运动,人体会产生需要休息的信号,对助眠有很大帮助。有些人在旅游中发现,同样是累了一天,晚上躺下就能很轻松睡着,一点都不需要依赖手机电脑的熬夜。
这是因为白天你所看到的风景,听到的声音,以及内心的想法,已经通过自我感知传达给了大脑,将你压抑的自我得到的完全的释放,不需要晚上用熬夜来实现自我舒适的表象调整。那些晚上不肯睡觉,似乎要紧紧抓住什么东西的人,又何尝不困呢?困不困,是生理机制问题,而熬不熬夜是情绪机制问题。
现实中的我们被心里的焦虑控制,肉体和意识分离,却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就像被闷在盒子里,让黑暗日复一日蚕食我们的健康。
4、卸下没有必要承担的责任
人生来,就是要跟着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感受到活着的乐趣。
但是我们的教育,以及社会让我们不得不在规矩里学会求方圆,懂得了察颜观色、周旋在复杂的人际中,说违心的话,学会了阿谀奉承,也把世故圆滑发挥得淋漓尽致,却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手机这个伟大的存在,某些时刻确实可以让人在消磨的缓冲下,让熬夜代替一部份焦虑。
可你真的需要卸下一些无足轻重的责任。
你完全可以不需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更多地倾听自己的声音,为自己而活,即使这会让你显得有些自私。但是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对他人最大的爱,就是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有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可持续的付出。而不是一味的持续透支,让自己闷闷不乐、无精打采,甚至精疲力尽。
要知道人在透支自己的时候,脾气容易暴躁,这时候伤害往往都是身边爱你的人或是你爱的人。但在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宽容度会明显得提升,你身边的人同样会因为你好状态而感受增加幸福感。
5、再忙也要,听听自己的心声。
没事的时候,多发个呆。有时间的时候,多跟自己待会儿。不要急着去成为别人期望你成为的样子;也不要总想着如何迎合别人,获得别人的喜欢。让自己放松,深呼吸,安静下来。允许自己面对生活的责难而恐慌,允许为自己的无能而难过,让压抑在心底的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那是你长期忽视自己、勉强自己的各种委屈。
也许你真的太久没有看看自己的内心,并尝试让它体谅你的各种痛苦、无奈,当你可以正视内心里最贴近真实的你,熬夜便会迎刃而解。
愿我们都有好的睡眠,必竟我们还有那么多的责任必须承担……
浏览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