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这是《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的句子。“只”,是语气助词。这句话讲的是,君子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上下级之道,上级对下级。一是要照顾他,培养他,成就他;二是要能驱使他。你心里始终装着下属,就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他喜欢的你也喜欢,他讨厌的你也讨厌,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地成就他。他也明白,你心里装着他,所以愿意为你驱使。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也。
师尹是周朝的太师尹氏。辟,是偏僻。僇,同戮,这里是指推翻。
在上位的人,为万众仰望,所有人都盯着你。如果不能行絜矩之道,谨慎修炼自己的德行,天下就会大乱。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殷朝在该没丧失民心的时候,也是上符天命的。咱们应该以殷朝作为戒鉴,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民心是什么?是一种道的体现,是一种不自觉集体无意识。统治者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支持,就必然会垮台。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里面讲到:“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所以,统治者有没有德性,是能不能得到民心的关键,也是能不能守住天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