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天黑了主题有名画《星月夜》赏析,在活动开展前,我内心有些许疑问,名画赏析的切入点除了作品本身之外,要不要把画家的背景和人物个性介绍给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深邃的去感受。
梵高的创造作品和他每个时期的个人际遇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生命的表达。在欣赏星月夜之前,我先给孩子介绍了梵高另一副世界名作《向日葵》,个人感觉这幅作品更加热烈一些,色彩更加温暖,也和接下来要欣赏的星月夜形成一种暖色和冷的的强烈对比。
大师的作品是经过一定生活阅历后百般锤炼的一种表态,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而儿童画本身也是一种简单的发自内心的绘画。他们在“心”的领域其实是相通的。梵⾼曾多次描绘以向⽇葵为主题的静物,他认为黄⾊代表太阳的颜⾊,⽽向⽇葵⾦黄⾊的花瓣,给⼈⼀种温暖的感觉,使⼈内⼼充满激情,画⾯以黄⾊和橙⾊为主调,绿⾊与蓝⾊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的浓重⾊点,具有醒⽬的效果。那⼤胆恣肆,坚实有⼒的笔触,以不同的⾛势,在明亮灿烂的底⾊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调,把朵朵向⽇葵表现的光彩夺⽬,动⼈⼼弦。作品以饱满⽽纯净的黄⾊调,展⽰了画家内⼼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那⼀团团如⽕焰般的向⽇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块块炽热的黄⾊,不仅融集着⾃然的光彩,⽽且宣泄着画家对⽣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由此,我们把这次欣赏活动定位在对⾊彩的欣赏上。
以上是我对向日葵的解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很仔细,一的孩子提出:老师,我看到一些向日葵是枯萎的,好像并不是很开心的样子。我马上想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一种欣赏的角度,孩子们是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一些隐含的张力,比如:枯萎,低着头等。就在这时候,我们班的泽泽发了这样的疑问:
泽泽:老师,梵高是哪里的人?他多大岁数了?
老师:梵高是荷兰人,在欧洲的一个国家。梵高他已经去世了一百多年了。
我本以为问题到这结束了,结果孩子一宁小朋友问我:
一宁:老师梵高是怎么死的?
一下子把我难住了,梵高是自杀死的,我要不要跟孩子这样直说呢?这么复杂的问题,要不要讨论,我要是说个其他的理由,这违背了事实。我想着这样回答也合适一些,也让孩子对梵高的创作风格理解的明了一些。
老师: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个人都会死去。梵高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并没有被人们喜欢,画卖不出去,生活很是穷困,心情也不好。但是梵高死后,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的流传,成了世界级的名画,被全世界的人们欣赏和喜欢。(说这些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神是非常专注的,没有了叽叽喳喳的声音,就好像瞬间对梵高这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我以为介绍到这里,关于梵高是怎么死亡的,可以顺利的过渡。但是下面一个孩子忽然说,老师,梵高是不是自杀死的?我内心还是有优一些震动,首先是孩子对于社会人文关怀的知识体系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他们可能在故事里,还辅导班里,在电视作品里偶然听过这个事情,正好遇到了这个活动,就把记忆重新还原了。第二是我我该怎么解释自杀这事情呢?(此刻孩子们对于自杀这个词已经产生了兴趣,有的孩子明显感觉有点惊讶,有的孩子瞪大了眼睛,有的孩子已经开口询问我什么叫自杀?)
我:嗯,有小朋友提到了梵高是自杀死的,其实梵高是一个艺术方面的天才,从他的作品就能看出来他非常具有想象力。但是他人生很坎坷,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不被人们理解,很苦恼,身体也有疾病,导致他心情非常的失落。人长期在一个低落的情绪里,就是生病了,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所以梵高在这种痛苦的心里下结束了生命。非常非常可惜。但是他留下了很多艺术作品,每当人们看见的时候,就会记起梵高,这位艺术大师依然留下这个世界,用他的作品来告诉我们他的心情。
(这时候孩子们明显情绪越来越平静,不再对自杀这个词有惊恐和好奇的。
《星月夜》名画欣赏,作品画出了漩涡状的星云以及月光下的村庄、树木。看到这幅画不由联想到我们城市的夜晚、夜空是怎样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因此在欣赏这幅画时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先问问孩子:你平时夜晚看到过我们的城市吗?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出示凡·高的《星月夜》:“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的夜空吧。”让幼儿自由欣赏2~3分钟,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名画上。教师不用说过多的语言,而孩子却轻松地互相交流着自己在画中观察到的景物。然后教师再带领幼儿观察作品中的景物,感受作品的构图美与色彩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有的孩子说:“画家用深浅不同的蓝色画出了夜空,用黄色画出月亮和星星,黄色和蓝色画出的夜空很美,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也有孩子说:“这幅画有很多的线条,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漩涡一样的线条包围着,大树像火一样往上长,我看到后有点紧张,心情有点难受。”听了孩子们的话语,我发现在这次的欣赏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名画欣赏是让孩子们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艺术家的创造审美、思情会意溶入幼儿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这体现了幼儿园艺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美,无处不在。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家的作品是培育他们艺术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对幼儿艺术欣赏能力、审美创造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并且以情感为支撑,在提升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从心理层面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是名画欣赏所具备的优秀作用。 在名画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自身直觉,即通过自身的观察或者其他途径形成直接的感受。幼儿观察东西一般比较细致,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直接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对于老师来说,在开展名画欣赏教育时,不应该直接将画作的情感直接告知给幼儿,而是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让幼儿形成自我感知,了解其中情感。
虽然小朋友年龄层次较低,在创作作品时无法关注到全面的内容,在色彩搭配和构图方面可能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幼儿所创作的作品是幼儿利用手中材料自我创作后的结果,我们所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自我锻炼和发展,而不是关注最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发挥,能够积极融入整个过程中,因为纳入了儿童的个人想象,也使得最终的作品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