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德琳·马丁
“哪怕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要我们有不屈的精神,只要有爱,只要我们还能从书中读到力量和胜利,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蕾丝和薇芙两个小姑娘满怀期待地来到伦敦,想要在伦敦立足,殊不知战火打乱了她们的计划,薇芙自愿参军,格蕾丝则继续留在樱草山书店,同时加入了空隙防御督察员的队伍。战争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让很多人丧生,更是让目睹这一切的幸存者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就像一朵萎靡之花;在这种情境之下,书籍,就成了很多人转移注意力、忘却痛苦的一种方式。格蕾丝不仅会向很多来到书店的人推荐书籍,更是在后期每天都为大家公益读书,给人们传递希望和力量。正如书中所说,“夜晚,格蕾丝拯救人们的生命,而白天,她拯救人们的灵魂”。
读完此书,会让人觉得“阅读确实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具有一种让人在绝望中挖掘出希望的神奇力量。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具体谈下我的体会。
1、被战争伤害最深的永远都是平民百姓。
战争,真可以说是世上最可怕又悲剧的事情之一。战争往往发起于政府或某个团体,最后遭殃的却总是无辜的平民百姓,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在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啊!为什么要受到炸弹的袭击,为什么要遭遇家园被毁这种灾难式的经历?就算没有炸弹侵袭时,他们也要受到供给管制和灯控管制—不仅连糖、茶叶这样的日常用品受到购买限制,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不能开灯,以防吸引敌军的战机—这又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少的困扰?!而对于那些远赴前线打仗的士兵来说,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可怜?他们本来可以和家人、朋友安宁又自在地共度时光,却因一纸征召,不得已远离亲人和故乡,而且随时都有牺牲的风险。而当他们真的不幸为国牺牲时,电报上短短几个字就可以将他们家人的生活摧毁,又能去找谁说理?的确,“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2、动乱的时代,人性之恶易彰显。
在战争期间,伦敦中有一些人干起了“趁火打劫”的勾当—在很多寻常人家被炸弹炸毁后,他们趁机偷抢别人家的东西;更有甚者,对那些外国人开的店铺直接“光明正大”地打砸抢烧,事后还洋洋自得地离去。诚然,动荡的情境,最能彰显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操守。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品行,时刻保持着做人的清醒和底线;而有人却原形毕露,甘当毫无人性的畜生。联系到当今网络空间,很多人跟风对某事某人大肆辱骂甚至造谣,把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发泄给别人,人性已经扭曲还不自知,怎么不能算是一种悲剧呢?但是,任何行为背后都必有其原因,“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面对此类人时,在唾骂并完全放弃他们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尝试“救赎”他们,要相信任何人,都具有被改变的力量。
3、书籍永远都是神圣的救赎者。
读一本书,除了带来知识的增加、思想的提升之外,还可以获得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救赎。格蕾丝通过为伦敦的广大平民阅读书籍,让他们在战争的绝望中获得了希望,同时收获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就像是一次神奇的旅行,每读完一本书,都好像是经历了一次本我之外的人生。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人生”越多,你的本我就越发地强大、豁达、睿智、淡然—用厚厚的书籍累积起来的人生,真令人向往啊!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并与大家共勉:“人生总是会有痛苦和无奈,甚至会有无法遏制的恐惧,但我们要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我们始终都要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我们时刻都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生活,请永远相信,黑暗之后必是黎明,希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