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图书馆找蒋勋的《舍得,舍不得》,一开始找错了一排书架,一本一本寻觅过去,一个熟悉的题目映入眼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篇文章我是在凯叔讲故事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的,当时我就被那句“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戳中泪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似乎也变成了家长炫耀的资本,甚至是老师。当这两种爱都变得有条件时,我们又怎么可能让孩子懂得爱呢?爱里面,最不应该有的就是功利。
和上学期一样,周一是家长驻校日。家长驻校,一方面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让家长更多地看见老师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塑造学校在家长心中的优秀形象。这样的出发点十分美好,但在具体操作时也有可能偏离初衷。
周一是升旗仪式,8点钟早读结束。令人意外的是,出操的音乐响起来了。我看着窗外一片灰蒙蒙的,明显有雾霾,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回事?上周有两天的雾霾比今天的情况好很多,广播里都通知因为天气原因改在室内做操。今天这样的天气,还要去操场上进行升旗仪式。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家长驻校。鼓号队、国旗手、主持人、大队长,这些学生的风采当然是学校里的一道风景。而风景的背后当然是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如此绝佳的题材,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真愿意我的猜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样教育的希望总还是有的。
我固执地认为,一个学校总不该像一个企业一样花大力进行自我包装。真正的好学校,可以没有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跑道,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却不能没有一群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的老师,却不能没有平等自由的育人氛围。孩子取得的成绩,老师与学校理应感到骄傲,但不应该拿着骄傲四处宣扬。一个孩子的人生之路漫漫,有掌声响起的时刻,必然有落寞失意的时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一颗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而现在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似乎都偏向于让孩子们的得失心越来越重。心出了问题,再多的聪明才智也是枉然。正如《阿米星星的孩子》里所言“聪明才智需要被心的感情所引导才会成为真正的智慧。”
继续回到《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本书,许是因为我多愁善感,我是流着眼泪读完的。一读完就马上推荐给好友。但当情绪平复后,我的内心产生了一丝小小的质疑。诚然,作者非常擅长用感人至深的语言打动读者,但是不是过于煽情了呢?几乎每一篇都是相似的情感套路。感情风暴像台风过境后,是否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时间呢?不过,如果没有接触过此类书籍的老师、家长还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