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背后都带有时代的烙印
现在看书,我习惯性的会翻看作者写作的年份,很多时候书中所讲的是有特定时代背景的,而只有那个时代才能产生那样的感悟。
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几年的变化的程度都足以让之前的人张目结舌。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察今知古,知古鉴今,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这本书是作者2006年之前写的。在序言后的“人工智能”这一章节里,作者浓缩了在那之前的人工智能发展史。而我便知道2017年前后人工智能发展的又一次高峰,作者当时是不得而知的,那么他所评论的或断定的也应该是针对2006年前的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它就像一台计算器,能算算术但毫不理解什么是数学。‘深蓝’只能下棋,并不真正了解象棋。”
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史,虽然一些内容我早已知晓,不足为奇,但是作者在讲述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些事情的时候,却有独到的见解,就好像带着我从另一个角度去剖析了这个事件,并且这些观点的背后好像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对于1997年IBM“深蓝”击败了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Garry Kasparov的事情,我想IT圈内圈外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就跟2017年的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一样,在当时引起的世界轰动,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震惊程度,不亚于今天,而结论就是:机器已经可以比人更聪明了。
但是作者又是怎么看的呢,作者的观点是:“深蓝”的取胜不是因为它比人聪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我觉得这里的“聪明”,换成“智慧”这个词,会表达得更准确一些。作者直接点出了事物的本质:“能算算术但毫不理解什么是数学。‘深蓝’只能下棋,并不真正了解象棋。”
是啊,算术和数学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啊,象棋的意义就是为了最后的胜负吗?事物的结果和过程到底孰轻孰重?
简宝玉读书打卡_《人工智能的未来》读书感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