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得以回顾了一下这些年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以下两点做了一些思考:
1)我是否热爱过自己所从事的财会这个行业?
2)未来的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以及如何提升?
1)我是否热爱过自己所从事的财会这个行业?
关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问是否“热爱”?因为...我想过放弃了...只有思考清楚我是能够热爱这个行业的,我才能够让自己坚持下去。
今年的疫情打乱了很多自己的计划,工作的热情下降了很多。头脑中更频繁地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当年的你做了那样的选择?
当年,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内心的第一志愿是想学习英语相关的专业,但最后我还是去网上搜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这时会计专业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的自己真的很害怕未来会找不到工作,但内心又想离英语近一点,最后我选择了在一家外语学校学习会计专业......
正是因为一开始的选择就不是因为喜欢,在学校学习专业的时候,我并没有对这个专业投入很多的热情。而我的这种内心的矛盾感存在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包括后来虽然已经从事工作好几年,像开头说到的,我仍然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当初我做了那个选择?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我成为了一位好员工,但我无法做到全力以赴,潜意识在告诉自己,这又不是你热爱的事情,你去奋斗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梳理这些经历的时候,发现以前自己在做一些选择的动机是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是充满bug的。
1)第一个bug:当时我选择专业的时候,害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我选择了就业率高的专业来进行学习。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如果一开始的选择不是因为感兴趣的话,是很难心甘情愿去进行学习的。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也不会更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底层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到最后,拿着一份很平庸的简历,这才是你要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了。
但如果你是因为感兴趣而选择,你会更愿意主动的探寻和学习你的专业知识,把握机会培养自己一些底层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抢手的“实力派”,接下来你无需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工作。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2)第二个bug:我说自己想学英语,但回想这么多年的学习,花在专业上的时间是花在英语上的好多倍。所以你是否真的对英语感兴趣呢?还是其实你对专业的兴趣程度比英语高?
当我发现了这些bug的时候,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是否热爱过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我跳出了对这个行业的固有印象,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你不热爱的话,为什么你可以留在这个行业这么久?
2)为什么可以为了工作上的一个问题研究到半夜?
3)是什么信念让你一直坚持考证?
4)这过程你没有任何成就感吗?
5)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你的成就感最强烈?
当我对这些问题思考完后,发现其实我并不讨厌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但同样,我也没有很热爱。不讨厌是因为当自己能够研究透一些问题,让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上,给领导们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的时候,能够给同事分享自己的见解的时候,我是比较有成就感的。为什么又没那么热爱呢,面对枯燥的考证,面对一些重复性工作的时候,很难说出自己是热爱的,“不讨厌”已经是最高的评价。要知道,“讨厌”的对立面不是“喜欢”,是“不讨厌”,即你没有不满意。
所以,事实上你是带着“不讨厌”的态度呆在这个行业这么久了。但是你内心一直想追求的是那些所谓的热爱的事情,可是这么长的时间里,你依然没有找到能够让你付出100%热情的事情。
而热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吗?一开始我觉得是的,但事实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热爱的事情不是已经存在于某个地方需要你找到,而是要靠自己去创造。要爱上一件事情,不是靠一开始的那一点点兴趣,我们需要抛却急功近利的心态,做足够多的的投入,走过非常艰辛的“专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要去完成很多舒适区以外的挑战,会因为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而产生挫败感,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只要你熬过去了,你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你能够体会到当中的乐趣和拥有一定的成就感,我们这时才会有爱上它的感觉。越喜欢,就会越投入,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其实我在考证路上也体会到了同样的感受。每个人考证肯定都希望能够拿更高的工资、赚更多钱。一开始我也带着这样的一个功利的心态去备考,但有一天你发现,考证跟赚更多钱其实没什么必然联系时,这个信念感就崩塌了,你会觉得之前所做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后来,当我转变自己的信念,那就是我考证是因为对知识有足够强烈地渴求欲望,我想让学到的知识为我所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一个信念感更能陪伴我走过那艰辛的考证之路。当我发现我学到的知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时,我也更愿意去坚持这艰难的考试。备考的过程也不再全是痛苦,也有对知识领悟的美好感受。
同时,我也回想了一下,面对工作和专业,除了工作上的时间和考证,自己额外花了多少时间去做专业上研究和其他能力的提升呢?事实上是很少的;面对英语,每天花30分钟、一个钟的时间来学习,够吗?其实并不够。在一个缺少native speaker的地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坚持更久,才会有质的进步,你才能体会到真正掌握它的那种成就感并爱上它。
所以一切不热爱的根源是因为不够投入,无条件的投入。
经过以上的思考,我找到了为什么之前对自己的行业或者对其他的事情不热爱的原因了。我感觉自己可以拥有不一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行业,并为之继续努力。
2)未来的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以及如何提升?
解决了第一个核心问题,接下来,我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应该在哪方面加大投入,如何提升自己呢?
首先,对于财务人员,应该拥有怎样的个人能力?我想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在这个行业,未来将有很多的基础性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但是有哪些技能是不会被取代呢?在陈虎博士及其团队所著的《财务就是IT——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一书中有提到,在面对未来新的职能分工、财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下,财务人员应该拥有全局的视角、组织策划能力、专业判断和综合决策能力、协作能力、学习和推广能力。但是上面所说能力都不是说考了什么证书就可以获得,也是很多传统财务人员所欠缺的。
那我们从哪里获得这些能力呢?一开始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很难提升的能力,需要在工作之外花很多额外的时间来锻炼自己。如果说基础真的很差,那的确是需要比其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提升。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我们所在的企业,其实就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来锻炼了,只要你有意识去发现、发掘。因为商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在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这时训练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可以锻炼你与客户、领导、同事的沟通协作能力,锻炼你梳理流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你也可以观察和学习其他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当你处于一个很基础的岗位的时候,你可以思考在整个集团,这间公司你所处的位置,你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体的流程处于哪一个环节,有什么可以提升的机会,如何把握到这些机会。
而对于现在的自己,离成为抢手的“实力派”还有很长的距离,我觉得这一部分归因于我错失了,忽视了很多可以在企业里锻炼的机会。或许这就是人生常态,遗憾常有。还好一切不迟。
所以只要转换一下视角,我们其实可以在工作上学到很多东西。
另外,我发现很多财务工作者都是比较内向的,不太会表达自己。或者心里是有想法的,但不会选择把它们表达出来。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有时心里是有想法的,但不能把它们很好地呈现出来。但是,你会发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其实跟上面说到各个能力大都息息相关。所以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也是我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我们知道表达能力又分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我在写这篇思考的文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用文字很好地呈现我思考的过程。那是因为在做这个输出之前,自己其实已经做了一定的输入,看了一些书和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最终得到这样的一个呈现。
回顾自己之前表达不好的时候,一般是事前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或者是遇到突发的情况,头脑里没有可以快速提取的信息来应对。所以不是自己表达不出来,写不出来,而是因为之前所做的积累太少,经历太少,头脑里缺乏思想内容。
未来我又要如何弥补思想内容的匮乏呢?
首先我觉得需要让自己有定期的输出。其实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很多输入性的活动,看书、学习一种语言等等,但看过的书、学过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但当我们采用文字的方式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这些就会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环了。而相较于语言表达,第一步我将会采用比较容易的方式,即文字输出,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所在在哪方面提升自己以及如何提升这一个问题上,未来我将专注于财务人员转型所具备的能力,发掘和把握企业里面能够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定期做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输出,提升表达能力,为自己的职业赋能。
经过了以上对两个问题的思考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其实这思考的过程有点长了,但我觉得一切值得。因为这解决了我对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来的矛盾感。我也不需要再问为什么当时的你做了这样的决定。因为以你当时的人生经历,这是必然的选择。我现在能做的,是让未来的你拥有更多选择权。
现在我也可以拥有更大的内在能量,带着不一样的感受来继续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将不断思考怎样的工作方式可以发掘更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