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熟,就是把情绪调成静音的过程。
想象着,把自己安放在一片连发丝掉落都能听见的空间,我一定选择森林。喧嚣的大自然猛然静了,赤着双足,踏着露珠,轻轻盈盈的穿梭其间,若再少些泉水的叮咚声,那必是静音了。尤其是迎接晨曦时分,身上带着些清凉的滋味,青草的香味扑面而来,岂会有比那更宁静的一刻?可是,情绪呢?若是我,必是高昂雀跃的。就让林间窜出些小精灵,他们一定能寻到我脸上的喜悦,这时,如果再忽然闯入一个陌生人,那欢快的情绪更是一览无遗了。
把情绪调成静音的人一定不多。唯一能想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人物——小龙女。喜怒不形于色,一袭白衣,永远清清淡淡的。可是,我不喜欢小龙女,就是因为她太过于清淡,太清淡了,也就带着种拒人千里的味道;反是郭芙,纵是再刁蛮,再霸道,于我,都有着烟火味的亲近感。
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言人之内心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起落,亦不应因自身人事之升迁沉沦而喜悲,是笑看沧海桑田的淡定从容,也是在纷繁芜杂的世事面前一份可贵的对理想的坚持。这该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古人的寄情。其实,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连说过“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杨绛先生,也曾评价过张爱玲:“文笔一流,作品的意境却是卑下。”
人类之所以辉煌,正因为有着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一幅幅恢弘的画卷,才能在历史的长流中滚滚前行。设想,一个人的成熟,是把情绪调成静音的过程,那这样的成熟,该多可怕,还不如就让人工智能早早地替代人类吧。成熟,不是把情绪调成静音,而是把情绪纳入可控范围内。带着情绪,才会有与人交流的欲望,或朋友,或至亲,或工作中的伙伴。有交流才有沟通,有沟通,许多问题与矛盾才会迎仞而解。未成熟时,我们容易冲动,成熟后,我们学会平静,把可控的情绪纳入有效的沟通中。所以小龙女只能活在书中,若身边真有那么一个永远带着微笑的人,我定会敬而远之。
情绪调成静音,犹如带着面具,很累。与其说是成熟,还不如称之为逃避。独立、责任、承担,那才是真正成熟的三要素。学会独自面对,因着责任感,学会承担,不再逃避,珍惜每一个阶段的喜努哀乐,然后再来些烟火味儿。譬如李宗盛,“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又譬如鬼才黄沾,纵是面对人生中再大的坎,也能唱出那首大气磅礴畅快淋漓的《沧海一声笑》,那,必是成熟了,且,老接地气儿!不由想起那永远带着天真味的王小波: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成熟,许你一身烟火味,走在天上,走在寂静里,走在妙不可言的感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