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便有些许兴趣。网上搜索很轻易便下载到了电子版。
从今年来成都上班之后便一直计划着看书。断断续续开始看《亲密关系》、《时间的朋友》、《了不起的我》。但这三本书是我抱着目的性去看的,想要更了解伴侣之间的关系、想要掌控时间、想要知道如何改变。但是脱离兴趣而带有目的性的看书,我真的不擅长坚持,特别是在我心绪烦乱的阶段。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我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尽管是以电子版进行狼吞虎咽的看法。但是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与她的选择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我再次意识到了不仅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是那样,充满控制和暴力。庆幸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高中才开始到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并不独立的家庭,不得不依附于他人的眼色生活。
由于看得太快,我只对两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做了标记。
我最后一次提议,让你接受赐福。”他说。 赐福是一种仁慈。他对我提出的条件与对我姐姐提过的一样。我能想象出,当她意识到能用她与我分享的现实和他的交换,那一定是一种解脱。只付出这么少的代价,她一定很感激。我不能指责她的选择,但在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我开始相信,评价多种思想、多种历史和多种观点的能力是自我创造力的核心。如果现在让步,我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争论。我会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这就是要求我付出的代价,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父亲想从我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我自己。
我从周围人的原生家庭看到了父母或大或小的控制欲,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很多父母也根本对尊重孩子想法没有意识,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决定。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我曾经鼓励过很多人,勇于表达自己,勇于独立思考,因为我也是从麻木的状态中被解救的。过了这几年,不知道这些人近况,离得最近的是我姐,看到了她的变化,感觉还是很欣慰。
春去夏至,终于在秋天来临时,我发现自己能专心阅读了。除了愤怒和自责,我的大脑又可以容下别的想法了。我又重拾两年前在哈佛写的那一章。我重读了休谟、卢梭、史密斯、戈德温、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穆勒的著作。我又想起了家庭。这里面有个谜,一个未解之谜。我问自己: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他该怎么做?
我遇到过这个冲突,当我试图反抗那个权威的时候,面临与主人公一样的困境,可能失去我的弟弟和爸爸。我无法忍受,为了他们,我会做出一些妥协,但是我远离那个家庭我依然能做自己。是的,我想逃离我的原生家庭,我并没有在哪里感受到太多的温暖和包容。
我最快乐的时光是与闺蜜在一起的时候,其次便是与伴侣,过后才是家人。我无法抑制对家人的想念,但是长期呆在哪里会让我痛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