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特别火的词,叫“容貌焦虑”。当开始接二连三地刷到此类容貌焦虑的视频时,我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容貌,和大部分视频中的女生一样,我没有大且有神的眼睛,甚至双眼无神;没有高挺的鼻梁,甚至鼻头有点大;没有光滑嫩白的肌肤,甚至脸上时不时长些小疙瘩;没有白到发光的肤色,甚至有点蜡黄;没有一排整齐亮白的牙齿,甚至还有小虎牙......
我曾经也为了发朋友圈一张图修一个小时,也羡慕过别人的精致好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自己容貌上的缺点,我似乎越来越不太在意这些我天生就注定拥有的东西,我知道美貌没有天花板,自卑却有深渊,有时候我们越在意别人的评价,就越容易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所以,接受自己,充实自己的内心是我最应该保持的心态。相对于容貌焦虑,我更多的焦虑来自于年龄。
关于年龄焦虑,好像过了二十五岁之后,我就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不再属于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那一类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是因为某次照镜子无意中发现眼角的细纹越来越明显,甚至开始长斑;是因为开始不喜欢喝冰可乐,而是保温杯里泡枸杞;是因为买衣服不再是为了好看,而是穿着舒服。可是我明明才二十六岁呀,为什么老态初现,开始过着不敢联系旧朋友、不敢结交新朋友、下班没有聚会、周末只愿意宅在家里的生活了呢?
都说“三十而立”,我身边的大多数人也做到了,他们在该奋斗的年纪好好搞事业,到了合适的年龄也纷纷结婚生子。而我却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路上,直到某一天突然收到某个朋友的婚礼邀请,才恍然觉得,原来时间过得那么快,以前一起打闹、被我笑称长不大的朋友,现在要为人妻、为人母了。果然呐,时间真的是不等人的。站在二十六岁的年纪,回头看看二十六岁之前的自己,似乎每天都在碌碌无为:考编制没考上,考职称没考上,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可观的收入,更没有可以接受平庸的自己的爱人,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忙,却像浮萍一样不知到自己的归宿在哪里。看到身边的人上岸的上岸,考研的考研,他们都在过着我羡慕的生活,而我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
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陷入深深的年龄焦虑之中。是的,还有不到四年,我就三十岁了,我即将进入小时候羡慕的年纪,却没能成为小时候想成为的大人。我每天在焦虑中度过,深深自责为什么那么差劲,做什么事都差那么一点努力和一点幸运,为什么一把年纪一事无成。但是焦虑之后我并没有开始发愤图强,而是一如既往地抱怨,自责,知道自己过得不顺心却又不去改变现状,得过且过,就这样陷入死循环,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糟心,那种陷入泥潭里没有人施救也无法自救的绝望感占据了我的内心。
我没有办法让自己从那种焦虑的状态中抽离出来,直到有一天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一部韩剧《浪漫的体质》。这部剧讲述了三十多岁的女性朋友们的工作和恋爱的琐碎日常。故事主人公是三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一位是给著名编剧打下手的小编剧,一位是因为爱人生病离世而陷入极度痛苦的纪录片女导演,另一位是被抛弃的单亲妈妈。他们是好朋友,好知己,一路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在前三十年不算顺利的人生中,努力过,幸福过,也痛苦过,受过伤害。但在三十岁之后的人生,他们保持着天真又切乎实际,知道现实的重量却又能举重若轻,在奋斗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部剧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主旨:哪怕三十岁了,会面对各种挑战无所适从,但是相比二十岁更老练了,相比四十岁又更敏捷,所以我们依然年轻又有活力啊,三十岁也是一个正当好的年纪。
追完这部剧,我醍醐灌顶,原来每个年龄都有它的魅力,我们不必站在五十岁的年龄悔恨三十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三十岁的年龄悔恨十七岁的爱情。我开始慢慢从年龄焦虑中走出来,二十六岁没有功成名就又怎样呢?没有携手共进的伴侣又怎样呢?二十六岁的我哭过笑过,为了想要达成的目标努力过,即使没有成功,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功过是非,都是我这二十六年的人生当中难忘的经历。
不管是容貌焦虑还是年龄焦虑,我们都应该直面它,正视它,并勇敢地说NO。并不是一定要瘦到八十斤才好看,也不是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才好看,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一朵花,有属于自己的美,没有人规定你必须长成玫瑰。同理,二十岁有二十岁的勇敢坚毅,三十岁有三十岁的沉稳内敛,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该做的事,任何时候都坚持丰盈自己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我们在正当好的当下,都能远离容貌焦虑和年龄焦虑。正如剧中的台词所说的:三十岁,以年纪尚小当借口时,会收到“老大不小的大人”的指责,而自夸为大人时,经常性被轻蔑嘲讽。奇怪的年纪,我们正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感觉我们这个年纪特别棒,在重新开始什么也不会尴尬的年纪里最敏捷,啊,突然好有生机,原来我们既年轻又聪明啊。
经历了人生的一些起起落落,二十六岁的我开始与自己和解,有滋有味地感受着幸福的当下,并始终坚信:到了三十,就会好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