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走进教室,看到窗台上的两个水杯后,我微微一笑。
考试的第一天班主任告诉我侄儿梁啸和另外一个同学在儒飞喝水的杯子里放了洗剂精,他们两个搞的恶作剧倒是没有瞒过儒飞,因为放入洗洁精后会有泡沫产生。
儒飞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而班主任又把此事说给我,她说已经让他们俩个把水杯给清洗干净了,而且对这两个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
按理说这件事可以了结,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遇到事情总是习惯解决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觉得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问题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寻求的不仅是治标更是治本。
我打开儒飞的水杯,杯子里依然有一股洗洁精的味道,我倒不管这些,而是直接装上水拿给侄儿喝,他竟然果断拒绝。
“为什么不喝?”
“我觉得里面有洗洁精不安全。”
“那儒飞喝的时候有安全感吗?他心里会不会有阴影?”
侄儿低下了头,不说话。
我见时机成熟,接着教育。
普及常识:洗洁精残留,如果是残留在手上,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出现皮肤干燥、瘙痒,严重者可出现皮炎。如果残留在餐具上,盛放食物后可能会造成胃肠道损害,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胃炎。
“你想想如果儒飞喝了水,他突然肚子疼咋办?咱是不是还得给人家看病?”我看着侄儿,他脸一红。
“那怎么办?”
“你说呢?”
“给他买个新水杯?”
“这个必须有!”
“但是,他也干了!”侄儿指着后面的男生说。
“我只负责你的教育,他自然有人负责。”
“姑姑,他水杯就是一般的塑料杯,不值几块钱。”
“所以你更要对水杯负责,欺负一个不值钱的水杯让它失去它的价值,这就是欺凌,你必须加倍补偿。”
我想起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和一个女孩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结果他还没有跑到女孩身边,女孩就不小心摔倒了,结果蹭破了鼻子,女孩的奶奶接孙女的时候很是气愤,对我儿子一顿骂和吓唬。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他哪里经历过这件事,没有比心里恐惧更可怕的事情了,儿子一路哭着回到家。作为母亲,我第一要给儿子是安全感,而不是去和老太太理论。
就像侄儿,我要给他传递的是你做错了事情就需要去为你的错误买单,如果你不想买,那就在做事之前自己想明白能不能做。
把错误从根部拔起。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睁开眼睛,明辨是非,而不是一抹黑走到底。
第二天一早,我赶往超市,花了近一百元买了一大堆的零食给女孩,我带着儿子亲自去她家看女孩并给她道歉,我看出女孩奶奶的尴尬与羞愧,她也知道这件事是孩子自己跑得时候摔倒而不是我儿子推倒的结果,但是这些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和女孩又拉着手高高兴兴回了学校,儿子的安全感胜过一切。
儿子,犯错不要怕,任何事都有解决的方法。但是你也要记住:如果你做犯错,哪怕你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责任,你都要给我担起来,你必须为你的行为负责!
从一年级这件事后开始,儿子没有出现过一次类似这样的事情,他记住了我的话,他看到了妈妈的做法,他知道了犯错的代价。
这次,我也希望侄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只是想让他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轻描淡写掠过,他必须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二天我带了两个水杯到校。我把侄儿和儒飞喊到办公室,我让儒飞自己选杯子,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不敢选,他说不用还。
虽然之前我已经找儒飞谈过话,我告诉他水杯不要用了,我对这件事会负责到底,让他放心。
我笑笑,告诉他这也是梁啸的意思,虽然你们平时关系很好,但是这次他玩得过分了,他必须赔偿你一个新的,这是你应该得到的,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接受。但是如果你犯错了,你也要做到加倍补偿别人,这是规则。
儒飞开心地笑了,他选了一个有手柄的杯子,他很是欢喜。我让侄儿亲手把水杯递给儒飞,并对他说“对不起!”,然后两个人握手言和。
剩下的一个杯子我给了侄儿,告诉这个杯子要常带在身边,记住今天的故事,而不是经常让自己翻车出事故。
学会为自己负责!
至于另外一个孩子,我让他负责班上所有窗台的卫生,每天擦拭一遍,为期一个月。
这次月考侄儿的英语还不到三十分,不过也算是进步了,我在想一个月进步10分,这半年下来也能实现及格。
种得庄稼多了,草就少了。
继续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