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从幼稚青涩的豪情——经历了梳理了摸索了,然后才是懂得严峻不只是浩叹还有深思。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在方与圆之间立世。
初入京师,孟洛川踌躇满志。年少的轻狂伴随着浅薄无知而碰了一鼻子灰。再入京师,做事已经全面而完满大商已具雏形。一个人从自满到自学从自知到自修,知不足而学学而才知不足。这一切,得益于授业恩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得益于慈母的春风化雨般教导,还得益于其三伯的慧眼识英才,更得益于自身的苦苦修炼。
遇到名师,于孟洛川而言无异于刘备遇到诸葛亮朱元璋遇到刘伯温。中国的文人,总是有三顾茅庐的情节。如被埋没,可能一生默默无闻。如被重视并请出山,那必将倾尽全力倾囊相授。孟洛川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所缺的只不过是一把开启它的钥匙而已,恰巧李先生打开了这把锁。从此,一代大商孟洛川犹如刘备携诸葛亮配五虎上将逐鹿中原征战商场无往而不利。李先生是他生命中的第一贵人。
慈母教诲,是他不断自醒勇敢的改变自己。对于一个人来说,母亲的培养支持鼓励始终是最后一道港湾。对于儿子的事业而言,母亲总是引导他开导他。黑暗中让儿子看到黎明的曙光,甩掉拐杖拿掉包袱轻装上阵。其实,孟洛川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见识卓远的母亲。
正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而从内打破是生命一样,成大道最终还要取决于容物度量和境界。眼里容物容人以心交心以诚待诚。学会应酬交际,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情世故总是不可避免地由熟人组成的关系网络展开。成事者必是先成人,这就是为何孟洛川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原因所在。他身上的气质总是能让人折服,“服”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很多人难以做到。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服”其实更多的是“势”,摄于你当前的“位”。抛开所谓的“位置”你试试有多少人能和你同心。
作一件事坦然去做,从商也是一样。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士农工商,商被排在末尾。多数人都瞧不起商人但同时又觊觎商人积累的可观财富,正是这种矛盾又复杂的观念使商人成了仕途之人最不如眼的末流行业。坦然从商,是孟洛川的大格局大担当。
目光远大,不在乎眼前的蝇营狗苟。我所说的大商无算,算的不是眼前而是长远,算的不是逼迫而是甘愿,算的不是独大而是共赢。算出了人格算出了魅力,算出了眼界算出了格局。
讲究信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信和义是很难分开的。古人说的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对朋友当守信义。
严于管理,对人对己用同样的标准。唯有质朴者方能洞悉精神的价值,唯有质朴者方能拥有更多的精神记忆。质朴者即是强大者。而我们这个时代的质朴者正在变得日益稀缺。站在这个角度给人希望,自己才有更大的希望!
一个人在这一生中,总会遇见你的太阳耀眼而温暖。但是总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时就有月亮和漫天繁星,在太阳照不到的角落发光发亮。其实,评判一个人你只需要看看他周围的人就行。如此,简单直观明了。诚是做人的根本,大丈夫立足世间只求问心无愧就行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围内若让事事周全那是不可能。总在极力的完善和不断的改进,要做的完美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得益于身边人的帮助,得益于书本的开卷有益,得益于自身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