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赞恩很少有过笑容。他总是带着倔强的神情,那一双好看的眼眸有着叛逆,悲哀与失望。赞恩确实是个坏小子,他吸烟、贩毒、捅人、卖孩子。可我并不厌恶他,我只觉得他可怜。我总是想起他红着眼,胡乱擦着眼泪的画面。我想:其实他是个好孩子,但生活没给过他机会 。
我很难过这样的经历竟是演员的真实事件改编。在我享受这个年纪的恣意时,他在这肮脏的社会挣扎。他厌恶这世界的黑暗,却不知不觉中染上了黑暗。如果赞恩回头看他的人生,我觉得他还是会选择卖掉约纳斯。很多事它发生了,无关什么对错。所有的一切,他都无能为力,仅此而已。赞恩还可以怪谁呢?唯一可以也应该怪罪就是他的父母。可当赞恩起诉他的父母之时,他已经将自己生存的价值都否定了。赞恩的父母生了很多的孩子,生命本来是伟大又感人的。可很不幸,赞恩的父母将自己的悲惨扩大到每一个孩子,悲剧不断延续。
导演娜丁•拉巴基所塑造的父母不单存在于黎巴嫩的角角落落,也存在于全世界的角角落落。他们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把偏见当做信仰。因为不曾被世界温柔以待过,所以习惯性地夺去孩子世界的温柔。他们把给予孩子生命当做最大的功劳,却不经意间将这些变成孩子最深的悲哀。他们生活得精疲力尽,像条虫一样爬行于社会的最底层,拼命呼吸。是呀,他们也很可怜,他们也有心酸苦楚,有很多不得已。可是,就算如此,他们依旧也是为人父母。这也是他们的身份与责任,又怎么能将自己的不得已作为推脱责任的借口?孩子仅仅只是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的结合吗?他/她只是父母一夜风流的产物吗?我觉得很多父母都将养孩子当作天生的技能,从一开始就不是好父母,却偏要苛责孩子应该要如何如何的优秀。我非常赞同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观点“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影片的最后,我看到赞恩的笑容,我想那才是他应该有的样子吧,或者说他原本也是这样的模样。被全世界温柔以待是多么遥远,黎巴嫩的街头有许许多多的赞恩,可只有一个赞恩被发现,去往挪威求学,剩下的赞恩还是过着以往一样压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