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争鸣|如何破译教师写作之难
文|张爱敏
01
教育,就是一场美丽的修行;
教师,需要一生潜心的修炼。
2006年,邂逅新教育,我推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寻觅到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路径——教育叙事。这是教师写作的起点,也是教师成长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起点。
写班级日志,引燃了一个班级的小宇宙;写教育故事,唤醒了一个又一个迷途的羔羊;讲述专业成长史,让更多的乡村教师看到希望;记录课堂践行与反思,为自己经验总结和为别人的学习提供了很好地素材;还有行动记录、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特别是随笔写作与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课题,擦亮了每一个日子,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一盏灯,一支笔,一个人的深夜,一个人的狂欢。渐渐地,生命的痛感在文字中栖息,精神与尊严也在文字中深深扎根。
02
有老师说,我不是写作的料,不会写,写不出来;就是写出来了语言也不精彩,思考没深度。
其实,教师写作的本质就是对生命的理解的表达,对教育实践的表达,以及对学术研究的表达。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处处都有写作的契机,身边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首先,要有写作的勇气。
写作的勇气比写作本身还重要。记得自己开始写作时,不敢示人,不敢署名。但却有一种信念:写够100万的,再谈写作的质。其实,当我们真的坚持写够100万,蓦然回首:写作竟然像呼吸一样自然,不需要刻意的督促,也不需要刻意去提醒,时间一到,它就会喷涌而出,跃然纸上。
其次,要有写作的底气。
写作的底气源于勤于阅读,笔耕不辍,从而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从而不断引发教育思考,深入教学研究。以写促读,以丰富的理论来观照,来消化,以更恰当的角度来观察教育、研究教育,表达教育。语言自然有神韵,有了深度。
03
近一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写作出现“高原期”现象,无论是取材还是深度,我在努力寻求一种突破的方法。
首先,我手写我心。善于记录真实的教育事件,能清晰准确地表达想表达的东西(如事实、观点、情绪、细节、态度等)。细微的真实,细节的魅力,真实的力量,无与伦比。
其次,踏实践行用心体悟。优质的教育叙事源于踏踏实实的践行,源于对生活精心的观察、体验和体悟。离开日常的大胆创新、探索和积累,教师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必须拥有读者意识。所讲的故事读者喜欢,文字风格、逻辑推理、价值立场等深受读者推崇。语言灵动且通俗易懂,情节曲折且脉络清晰,思想真诚且智慧闪烁,这总能点燃读者,使之读有所获,读有所思。
04
马克思·范梅南说:“教师从事实践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每一位教师都应达是一个优秀的表达者、研究者。在叙事中育人达己,一举两得。
那么,如何让教师写作向思维深处漫溯,笔者认为要力争定位写作的方向与路径。
记录教育案例。要多一点专业思考,少一点情绪反应。如处理问题科学理性,描述文字朴素真诚,故事脉络清晰了然。要以细腻的笔触,沉静的内视,朴素的力量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写课堂实录。无论是剧本对白式,还是叙事式,都要聚焦于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切记:不要"流水账"。
写教育评论。最好是千字文,字数不超2500,有故事情节,语言细腻生动,题目新颖独特,在画龙点睛处能引经据典。要善于用更宽广的视角去观察、思考身边各种教育现象,并发出自己的声音,重在新意和深度。
写调研报告。根据采访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字里行间要渗透理性思考,要善于追根溯源。
05
你的文字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拿起笔吧!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精致自己的教育生活!